Profile image
浏览次数

现在:
最近一小时:
最近24小时:
浏览总量:
粒子回旋加速器(Cyclotron)的原理
Monday, January 27, 2014 19:15
% of readers think this story is Fact. Add your two cents.
0


      
请看下图:


            
这是粒子回旋加速器的原理图。大家知道,物质粒子的尺寸很小,不到一个纳米,肉眼是看不见的;粒子的质量更小,大约只有1.66×10^-27)千克(Kg)。也就是说,粒子的质量大约在一公斤的亿亿亿分之一,即一公斤的亿分之一的亿分之一的亿分之一,比蚂蚁的小脑袋小多了,比面粉的颗粒小得“不能比”。

           
上世纪一开局,卢瑟福的原子核模型登上了舞台。实际上,原子的质量,99.99%都集中在原子核里面。也就是说,研究物质的原子必须研究相关的原子核。在上世纪,核物理大兴其道,不是偶然的。

            
研究原子核特性的一般思路是,用高速带电粒子轰击特定的原子核(叫做“靶”,Target),看看发生了什么。高速粒子从何而来?这是问题的关键。

       
1929年,年仅28岁的劳伦斯(E.Lawrence)发明了粒子回旋加速器(Cyclotron)。真是天才也!劳伦斯有什么妙招呢?我们设想,让一个玻璃球在脸盆里面旋转起来,这种游戏孩子们都会玩。那么,让一颗比灰尘还要小的粒子怎么快速旋转起来呢?这就要请教“电动力学”(Electrodynamics)大师了。荷兰物理学家罗伦兹(H.A.Lorentz 1853-1928)创立了罗伦兹变换(爱恩斯坦相对论的数学基础),并且发现所谓“罗伦兹力”(Lorentz’s force),也就是说,一个带电粒子在磁场中运动会受到一种作用力(罗伦兹力),致使该带电粒子在运动中发生连续不断的“偏转”,最终形成一个“圆圈”。

          
劳伦斯就是巧妙地利用罗伦兹力,使粒子在真空环境中高速旋转起来,再用两个快速变换极性的“D”形电极,一次又一次地给粒子“加油”,让粒子越跑越快,旋转半径越来越大,最后使其“出局”,击中“靶心”,让实验员观察轰击特定原子核(“靶心”)的结果。

           
我们不要小瞧粒子回旋加速器的威力。它可以把带电粒子加速到每秒数万公里的高速度,堪比光速,其能量足以击碎原子核。罗伦斯的粒子回旋加速器,将粒子加速到接近光速的程度,粒子的动态质量会不断增加,引出相对论“效应”。下回,我们还得讲一讲爱恩斯坦相对论的基本原理。

     

2014-01-27 19:13:05

原始网页: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e8581890102en1y.html

Report abuse

评论

您的评论
Question   Razz  Sad   Evil  Exclaim  Smile  Redface  Biggrin  Surprised  Eek   Confused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eyes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 Green

今日头条
最新故事

Register

Newsletter

Email this story
Share This Story:
Print this story
Email this story
Digg
Reddit
StumbleUpon
Share on Tumblr
GET ALERTS:

If you really want to ban this commenter, please write down the reason:

If you really want to disable all recommended stories, click on OK button. After that, you will be redirect to your options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