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ofile image
浏览次数

现在:
最近一小时:
最近24小时:
浏览总量:
九宫道若干历史问题辨析
Tuesday, February 18, 2014 19:27
% of readers think this story is Fact. Add your two cents.
0


九宫道若干历史问题辨析

周育民

光绪二十六年六月二十日,在义和团运动高潮之时,清廷发布上谕:“五台山南山极乐寺住持僧普济,戒律精深,深通佛法。现在天津事机紧迫,所到夷船甚多,该僧素善修持,心存报国。著即联属义和团民,设法御击剿办,灭此凶夷,毋任肆扰,荼毒生灵,实为厚望。”


[1]
这个僧侣普济,究竟是何方神圣,竟能出现在清廷的煌煌上谕之中?成为学术界关注的问题之一。

马西沙先生曾以生动的文笔交代了这个普济的来历:“光绪年间,直隶一个八卦教徒李向善,徒步走到山西五台山南山寺,落发为僧,法号普济。这位披着袈裟的民间宗教徒神通广大,交结四方,广揽门徒,在不长时间里把遍布华北及东三省的教徒罗致门下,在北方形成了一个庞大的、网络无边的教派,号曰九宫道。”


[2]

但是,关于李向善的早期生平和创教经过,学术界存在着严重的分歧。最具代表性的论文是孔祥涛的《晚清时代九宫道研究》和王见川的《清末民初五台山的普济及其教团》。


[3]

孔祥涛叙述的李向善早年经历大体是这样的:李向善于道光二十三年出生于直隶宁晋庞家庄,兄弟五人,向善排行第五,人称“傻五”。五岁时父母双亡,兄弟离散,靠乞讨为生。十五岁时为寡妇王真香收养。王真香系刘功一支离卦教徒,指李向善为弥勒转世,自己为无生老母转世,号光玄母。咸丰八年,带李向善到苍岩山修庙传教。十年被直隶总督查禁,李向善被关一月,然后转到正定活动,最后奉王真香之命赴五台山,由崔奎剃度出家,法号普济,南山极乐寺遂成为九宫道的祖堂。据此,孔先生认为王真香是九宫道的实际创始人。

王见川先生则认为,九宫道内关于李向善早年生平的记载并不可靠。根据光绪十八年《五台山敕建万圣佑国南山极乐寺碑记》,普济“同治十二年告假回籍养亲,父母辞世,遂无志功名”,可见普济是在他成年当兵后才去世的。由崔奎剃度出家的说法也毫无根据,因为崔奎是九宫道壬癸宫首,系李向善之徒,没有徒弟剃度师父的道理。

要破解这个奇特的学术分歧,不仅需要对已有的历史文献记载进行仔细的辨析,而且只有把它放到晚清宗教信仰领域的生态中,才能理解普济身世之谜何以产生。


一、李向善入五台山以前的身世

李向善的早年身世,主要有三个需要解决的问题,即其生年、家庭情况和养母王真香的关系。

(一)关于李向善的生年

李向善的生年,是判断经文中有关李向善活动的基本依据。王见川指出现存四种说法:孔祥涛认为是道光二十三年,路遥认为是道光二十七年,《弥勒九转家谱》记载为道光三十年,日僧山上谛听认为是咸丰元年。

关于李向善生年,王见川先生提供的小野胜年&日比野丈夫《五台山》一书的说法是:“普济咸丰元年生,十二岁时入五台山日照寺修业,六年后移住南山寺受教于教心大师。”依此推算,同治元年李向善即已入五台山日照寺,同治八年移住南山寺。如果真是这样的话,那么这个普济应根本不是九宫道教主李向善,而是另有其人。问题是小野胜年的说法与碑刻资料完全不符。王见川先生提供的光绪十八年《五台山勅建万圣佑国南山极乐寺碑记》明确记载,普济“光绪元年赴南山寺,皈依圣福禅师,法名普济,受戒修行,呈明府[]提邱[]院存案。”教心和尚代圣伏禅师为普济剃度,故普济称教心为“师兄”。小野胜年的调查称,光绪十四年,三十四岁的普济成为临济宗四十一代传人。光绪十四年为1888年,就是根据小野的说法,出生于1851年的普济时年应该为三十七岁。出现这样明显年岁错乱的记载,不值采信。

孔祥涛先生根据他所掌握的经文明确记载了“癸卯年青牛月”,当为道光二十三年二月生。我在下文会提到,这部经文所载年代序列错乱严重,同样不能采信。

路遥先生提出的道光二十七年生,其根据是,李向善弟子王僧宝于1946年举行了李向善百年祭。他还提到《利济三周三济根本经》,根据这本经文的记载推算,李向善当生于咸丰十年。


[4]

我根据《立世宝卷》和《弥勒九转家谱》的记载,推断李向善应生于道光三十年为可靠。

《立世宝卷》记载,十八岁时,“小阎王张宗雨(禹)起手作反,过黄河奔北京要夺乾坤。众反叛围住了傻五一个,在脑后开一刀开了天门。”《弥勒九转家谱》亦记载:“十八岁即同治六年丁卯,发贼阎王张总愚造反,……乱到直隶省赵州宁晋县庞庄村……贼人在佛[李向善号弥勒转世]之脑后斫一刀。”张宗禹西捻军进入直隶境内,是在186812723攻克保定,


[5]
正是农历同治七年正月初三、初十日。与经文记载时间十分相近。《弥勒九转家谱》中明确记载李向善生于“道光三十年岁次庚戌三月二十八日辰刻”,依十八岁捻军砍一刀计年,故误推为同治六年。脑后被人刀砍,是李向善人生经历的大事,其发生的年岁不会记错,依此推算张宗禹捻军恰值年交之际进入直隶的时间而发生年代误差,属于情理之中。

(二)李向善的家庭情况

根据《弥勒九转家谱》记载,李向善“祖父名秀林,祖母王氏,父名韶,母李氏,三世同入佛门,吃斋行善,念佛看经。弟兄五人,长兄明耀,二兄明伦,三兄明辉,四兄明中。”李向善“俗名明生,号恒义,圣天赐名向善,出家法名教化,字普济,后接法派名杲化。”光绪十一年《钦差敕建五台万圣佑国南山极乐寺传戒碑记》载:“今有赵州宁晋县庞庄村李韶之子在五台山南山寺依静玉伏公和尚祝发,法名教化,号普济。”


[6]
九宫道文献中的这段记载,与五台山关于普济身世的最初介绍一致,据此我们可以断定,作为宁晋县庞庄村人李韶之子,普济与李向善就是同一个人。

九宫道文献关于李向善兄弟五人,五岁时父母双亡的记载基本一致。人称李向善为“傻五”,也是其排行的一个明证。李向善十五岁时为寡妇魏王氏收养,如非父母早亡,不可能发生这种情况。

(三)李向善与养母魏王氏的关系

李向善兄弟五人,排行第五,人称“傻五”,家境贫寒,“吃无吃,穿无穿”。五岁时父母双亡,兄弟离散,李向善只得外出乞讨为生,白日求食,夜宿寺庙,饥寒交迫。借宿寺庙的童年生活,使李向善学会了诵经打坐、念佛吃斋。十五岁时,寡妇王真香收养了他。王真香七岁丧父母,十五岁嫁到魏家,第二年夫主便亡,成了寡妇。魏王氏克父克夫的命运,促使她在十六岁时皈依教门,拜赵飞雄入教。这支教脉系刘功传下,其传承关系是:

刘功——吴兴旺——马兴映——赵飞雄——王真香


[7]

吴兴旺即刘功之徒吴二瓦罐吴洛兴,故王真香所入当为八卦教中的离卦。赵飞雄死后,王真香接续办道。李向善入教之后,第二年,“领宫卦发起修苍岩山”,即《立世宝卷》所谓“十六岁藏燕(苍岩)山与众办道”。苍岩山地在直隶井陉东南。同治六年末,西捻军回师东进,路过宁晋庞庄,李向善后脑挨了一刀。时李向善年十八岁,李向善伤好之后,“奉命替中天办事”,后又“帮助催功菩萨李赵氏办事”,然后“与修正二人重修苍岩山”。

根据《弥勒九转家谱》,魏王氏入教以后,以女性为主要首领,在庞庄一带建立了一个教门组织,掌管“中天”。李赵氏分管“南天”。李向善十五岁由“翠花老母”李赵氏引入该教组织,协办“南天”事务时,教内发生了重大纷争。事情的起因是魏王氏将教务交给司秀元掌管,司自称收元,是后天未来出世,以致“阖会人等,各各心散”,反应最强烈的是李家。据说李向善性出昆仑,到圣中天太皇瑞聚天宫见无生老母,奉命执掌中天大事。李修正上表“老主爷”(李廷玉),老主爷抅去司秀元之名,撤裁魏王氏圣中之职。在这种情况下,“当人老母”魏王氏不得不向无生老母认错,承认误用司秀元,无生老母便指李向善为弥勒菩萨,办理中天之事。但李家只是对司秀元不满,并无夺取教权之意,因此李向善仍然协助李赵氏办理“南天”事务,并受派发起修苍岩山。李向善十八岁时被捻军刀砍后脑,被解释为不遵老母之命办“中天”而受的天罚。魏王氏将李伤治愈,然后请替中天办事。这些见老母、上控老主爷的叙述看起来荒诞,却是民间教门通过扶乩降灵以解决教内分歧经常上演的故事。这时,李赵氏去世,其子李玉兰接掌南天,由李玉兰引保李向善进入魏门,先见“中台老母”魏马氏,然后见文殊菩萨化身魏王氏,协助李向善在“中天”办事的还有李修正。魏李两家重归和好,举办了“三大圣场”,时间长达四十余天。因魏王氏之子魏广[]兴“道兴退悔,不办会事”,魏王氏遂定“魏李两家,协手办道;魏家之事,即李家之事。”甚至叫李向善将魏家之事,推与李玉兰,代理中天办事,所谓“魏李两家紧相连,万劫不隔一条线。”这支门派教势得以延续。


二、关于普济早年身世的五台山碑文

但是,关于普济的早年身世,五台上留下的清代碑文却存在着与九宫道经卷完全不同的记载。最完整的记载是光绪十八年《钦命五台山敕建万圣佑国南山极乐禅寺碑记》:“当佛像已古,庙貌未新,兴修无力。适来善绅,则有蓝翎守备李公得胜,系直隶宁晋县人,同治年间投营,忠勇为国,屡著战功。历蒙钦命河南提部院李,钦差会办宁夏防剿事务、广东陆路提督张,钦命绥远城将军定保奏,奉旨李得胜着以蓝翎守备尽先补用。钦此。同治十二年告假回籍省亲,父母辞世,遂无志功名。光绪元年赴南山寺,皈依圣福禅师,法名普济,受戒修行,呈明抚提部院存案。”


[8]

根据这份碑文,普济系行伍出身,积功至蓝翎守备,直到同治十二年才离开军队。而其从军时,父母还健在。王见川据此认为九宫道经文有关普济早年身世的记载全然是虚构的。2008年,龙泉寺住持悲明法师撰写的《普济化公墓碑》,也采信了这一说法。

但是,这份碑文有关普济身世的记载疑点比九宫道经文还要严重。

五台山极乐寺在光绪十八年以前涉及普济的碑文还有三块。一是光绪九年正定府举人李自蹊所撰:“我朝乾隆盛世,奎老禅师复兴。其中道光十年,玄化和尚又加补葺。咸丰六年,圣伏和尚与徒教心亦添修功。至于光绪三年,本蓝教化和尚发大愿力,奋然一新,大阐宗风。”此碑于普济以前身世不着一字。

光绪九年的另一块碑文《五台山大万圣佑国南山极乐寺重建万人碑记》,


[9]
虽然残破,有些字迹难以识读,但透露出李向善早年生平的许多重要信息,更证明了光绪十八年碑文的作伪。碑文中叙述了李向善上山修庙的经过:

o代心公专心致知,o子维o,有志于安泰,无意于世务。佛殿砖椿尽皆颓废凋残,瞻拜之际,痛彻五内。法从缘起,道因人立。适遇教化,系赵州宁晋县李o[]子,o为笃信美o,历名山胜地而不周览。及来朝台,适遇云游罗汉僧大师暗示,登临本寺,顿悟前因,恍若旧境,发心依静玉伏公和尚披剃,依京都法源寺静涵和尚圆具。

这一大段叙述普济来台经过的文字,丝毫没有提到他从军的重要经历,而泛泛谈其“历名山胜地而不周览”


[10]
。碑文最后列有一大堆捐助人、经理人等名单,列于主碑,可见均为十分重要的人士,其他人名刻在另外二十七块碑上。主碑上赫然载有九宫道经文记载的重要人物魏王氏和李修正的名字:

功德主直隶赵州宁晋县庞庄村

魏门马氏

魏门王氏

玉山李
韶李明中李云成

光兴李
修李修正李二丑

功德主直隶正定府元氏县王

柳门周氏

马头村王
敬王凤云

从书写格式来看,魏王氏居中,柳周氏降格列名,可见其地位重要。其他二三十两银的捐助者虽名列在前,却无“大功德主”之名号,而有此名号的人却无捐助数额,或多为已故之人。其中李韶是李向善的父亲,李明中是其四兄。魏王氏、李修正、李向善均为同村人,也是这块碑文透露的重要情况。碑文将李姓置于魏门之下,显然不是按照血缘辈份,而是依照魏李两家在庞庄村教门中的地位排列。其他九宫道经文中不见记载的“中台老母”魏马氏赫然列于魏王氏之右,证实了《弥勒九转家谱》关于魏李两家在庞庄村这支教门中不同地位的记载,具有相当的可靠性。这些深藏在乡村社会中的秘密,只有已是普济的李向善知道。

从这块碑文中,“经理人”名下还可以识读出的重要人名有周俭、吕秉章、田普、刘太荣、李和玉、冉成文、郭殿魁、孟广业、吴英俊、时克俭、乔喜成等,都是早期九宫道十二都盘的头绪。其中,中九天聚德都黄庭宫教首周俭为这项工程的监工,与他负责中宫事务的身份完全相符。

这块碑文几乎毫无掩饰地完全印证了九宫道中关于魏王氏、李修正与李向善之间密切关系的传说。

光绪十一年由传戒方丈智彻撰文、李自蹊书写的碑文,再次明确提到了普济的来历:“今有赵州宁晋县庞庄村李韶之子在五台山南山寺依静玉伏公和尚祝发,法名教化,号普济。”

光绪九年、光绪十一年的碑文都记载了普济的身世,只字未提李向善这个最重要的候补蓝翎守备身份,而却以一个名不经传的乡下农民“李韶”之子勒于石碑。这说明,至少在光绪十一年之前,普济根本就不存在这种退伍军官的身份。

问题是,何以光绪十八年的碑文中普济突然有了“候补蓝翎守备”的身份呢?稍看碑文,就不难明白其中的道理。这一年,普济收了一个重要弟子,此人是“蓝翎守备胡公治国,系徐州宿迁县人。自咸丰年间,久事戎行,多著战绩。历蒙钦差河南团练大臣毛,钦命河南抚提部院李,钦命绥远城将军定,钦差会办宁夏防剿事务、广东陆路提督张,钦差大臣陕甘爵阁督部堂左,钦差帮办新疆军务大臣金遽保汇奏。光绪五年奉旨:花翎尽先补用副将、固勇巴图鲁胡治国着补副将,后以总兵尽先补用,并偿换哈齐香阿巴图鲁名号。钦此。”一个在任副将、候补总兵放下屠刀,遁入空门,拜普济为师,在普济看来是件十分荣耀的事,竟至于立碑纪念。但是,普济军功的保举人除咸丰年间、光绪年间没有之外,其他人如李鹤年、张曜、定安竟与胡治国完全相同,身份作伪之迹昭然。普济和法名隆法的胡治国拉了承恩公、乾清门头等侍卫志钧作为立碑人,使得山西地方官再也不会怀疑普济的出身。

经过光绪十八年的立碑,李向善重塑了他的个人身世和身份。这时,他已经在佛教界声誉鹊起,成为远近闻名的大德高僧:

光绪三年 助修南山寺完工

光绪七年 到京师法源寺,参加由昌涛法师主持的“三坛大戒”

光绪九年 重建极乐寺完工

光绪十年 为临济宗四十一代传人,法名杲化


[11]
;升任极乐寺住持,举办大道场、开戒坛,时达一百零八天

在世人目光聚焦的背景下,普济“邪教”出身的经历暴露的风险日益增大,必须有一份可以向世人交代的“履历”。仅为收徒而立碑这样的异常之举以道出普济的新出身也就不难理解了。与此相配合,在立碑交代新履历的同时,普济还将慈禧御笔“真如自在”勒石公布。


[12]


三、清末九宫道组织系统的演变

路遥、孔祥涛等先生十分正确地指出了九宫道与八卦教的渊源关系。限于文献史料的缺乏,他们根据离卦教圣贤道的一些材料以及九宫道经文提供的线索,推断九宫道是圣贤道的一支,这也是贴近事实的结论。但是,在弄清九宫道的历史渊源关系的同时,必须同时确定九宫道的创立标志,只有这样,才能分清源与流的关系和教门组织的嬗变。

以九宫八卦作为教派组织方式,在一炷香教、五荤收元教中早已存在。值得注意的是,乾隆以后,随着八卦教(五荤收元教)刘氏家族的衰落,离卦一支在八卦教中方兴未艾,自立为教的倾向日益明显,出现了孔子教(空子教)或圣贤道等教名,并羞羞答答地编造了李廷玉创教的神话,这个神话故事在九宫道中也十分流行。根据路遥先生在山东等地的多年实地调查,民国时期九宫道经文中有关教脉传承关系的记载,与离卦教的传说、抄本中的有些内容可以互相补充。九宫道之教名,也说明了它与八卦教及其离卦教的密切关系。

但是,离卦教虽然在乾嘉以后,实际上自成系统,但并没有脱出八卦教的范畴。但是,九宫道虽然沿用了九宫八卦之名,但在教门传承的历史编撰、教门的组织系统等方面,与离卦教发生了重大的变化。

乾隆以后,由于世袭传教家族的衰落,新起的民间教门为了扩大影响,张大教势,往往借助古老教门的历史对本教历史进行重新编撰,从信徒的历史记忆中争取他们的认同。

离卦教中出现的有关李廷玉的传说,从教门神话编撰的角度看,并没有确立一个新教门的诞生。根据马西沙先生提供的抄本《浩然纲鉴》记载,有关李亭玉(即李廷玉)的传说是这样的:李廷玉生在明天启二年,河南归德白阳县乐民庄人。十二岁得董老师指教而行善习教。十五岁受无生老母点化,崇祯十年收姬秀林、郭玉清、张哲光为徒,十二年收王济世、陈义贤,十五年收郜皇载(代),十六年,又收下柳芳生、邱廉惠。十八年“批下千经万卷,留下家谱金囊”,又批下“灵文九道,按宫卦授徒”。姬、郭、张、王、陈、郜、柳、邱九宫师徒,携手办道,教化世界。


[13]
在离卦教的文献中,这个李廷玉就是号为八卦教的五荤收元教教祖刘佐臣。“李廷玉辞别主人在阐(单)县治(置)下庄田,改名换姓刘奉天。”


[14]
有关李廷玉受董老师之教的传说,如果不是刘佐臣与一炷香教祖董四海存在着真实的师徒关系,就是适应离卦教与在山东等地众多一炷香教徒联合的需要。离卦教中出现李廷玉传说,编造虚假历史的痕迹昭然,但主旨只是宣传郈皇代为李廷玉亲传之徒,通观传说的内容,只是宣扬郜家在八卦教中的地位。

但是,在九宫道那里,不仅继承了离卦教系统关于李廷玉的传说,而且加以改造,以确立九宫道教主作为救世主的宗教地位作为故事的中心。九宫道经书以弥勒佛九次转世作为故事主轴,李廷玉是弥勒八次转世,李向善是九次转世;李廷玉是先天主,李向善是后天主。


[15]
《利济三周三济根本经》更明确说,“先天祖灵返世时,乃同治三年三月十五午时即附普济禅师之体,子时乃悟透玄机,知阴阳造化之理。时年十五岁。”这正是魏王氏收养李向善的年代。因此,根据教门传说的思路推演,李廷玉传的先天大道虽然由郜家接传,李向善也是离卦教徒,但因具有弥勒九转的特殊身份,当然是新的教主,不可能再受郜家传承的组织系统制约。一个新救世主的诞生,是新教门产生的最重要宗教信仰依据。

其次,九宫道的教名虽然脱胎于八卦教的九宫八卦之说,但是,其基本的组织系统不是按八卦设置,而以十八天、五会为其基本组织特征。

魏王氏在庞庄村所建立的一个以女性为教首的组织,是离卦教的一支,是九宫道的雏型。其组织结构,李向善曾向徒众批示:

中天盘收元老母魏王氏,太皇宫无生老母、九仙老母,灵山宫中台老母魏马氏。正中派玉祖魏广[]兴,坛主魏玉山。九宫总领李修正,二领褚振爱,三领杨学礼,四领褚振荣,五领王落兴,六领李和云,七领李根玺,八领李修正,九领李璨。


[16]

根据我的分析,这是魏王氏在重用司秀元之前的组织结构。李向善的批示漏写了南天盘“催功菩萨”翠花老母李赵氏。司秀元办理中天事务之后,人事安排发生重大变化:

八卦总领褚文福,二领李俊,三领李恒,四领李修正,五领褚金,六领李文敬,七领周全,八领周五胥。

司秀元垮台、李赵氏去世后,教内人事再次变动:

绪九宫总领李玉兰,四领王老竹,八领李开泰。外八卦头领李二英,二领曹本三,三领耿义,四领李留喜,五领魏玉山,六领李常保,七领褚小白,八领(空位,即佛李向善)。


[17]

李向善的批示接着写道:

文殊菩萨[即魏王氏]治事六年归空,闷至三年,弥勒出世,三断三续,未来大道,前后接连,无生指点于佛,元根不灭,接续后天。因此定立示来弥勒坛主,九宫八卦十二都盘,一切之事,前后定齐。


[18]

由此可见,魏王氏掌教共六年。魏王氏掌教三年之后,由司秀元管理中天事务五个月。在司秀元垮台之后,李向善于同治四年去苍岩山修庙,由此我们可以推算,这支教门大体上成立于同治元年。孔祥涛说魏王氏死于同治六年,是有道理的。在司秀元之后,李家实际上接管了中天事务,魏王氏起用李向善,李修正不满,李向善批“本身乃万花老母化身,总君娥媓落凡,后天未来出世弥勒佛”,批“李修正乃哪吒星武状元降凡,后天玉皇应世,治立未来天盘。”


[19]
李修正虚得了一个治理天盘的名目,遂与李向善和睦共事,不离左右。

魏王氏去世以后,“当初所治宫卦人等皈圣天者,有退心不办者数百人。佛[李向善]寻找数次不来办事,所剩数十人合成一会,同心合意,随佛办事。”


[20]
最初的十二圆觉及续六圆觉,就是李向善、李修正另组教门的开始。


[21]
李向善赴五台山以后,极乐寺的维修款项主要是李修正、王敬等人帮助筹措的。

光绪四年,李向善仿照魏王氏的组织形式,立后天盘,以区别于魏王氏的“中天”,重新派立八卦九宫。李修正为坛主,王印中九宫总领,周兴二领,苏云耀三领,柳庆林四领,徐伯祥五领,杨太成六领,李锦堂七领,韦上田八领,杨中和九领。庄树桂八卦总领,卢清云二领,李自蹊三领,康凤翔四领,教心五领,微林六领,微中七领,护光八领。


[22]
这就是李向善九宫道组织的初创。其中,李自蹊是正定县举人,教心、微林、微中、护光都是僧侣,反映了九宫道与佛教僧侣、居士混合的情况。

但在李向善看来,九宫道组织确立的标志,乃“九宫八卦十二都盘,一切之事,前后定齐”,时间当在光绪十年。

光绪十年三月,普济升任住持,在极乐寺举办了一个大道场,“为报四恩,诚为诸佛菩萨感应,上为当今祝延圣寿,中为万姓祈福保安,下为幽魂普行超度,并及四恩九有均沾利益,六道三途同臻吉庆,……恭开宝函,检阅《大藏经》,尊经礼拜万佛道场。”同时开台传戒,“传法门人一十二位,传戒弟子等分七众:比丘僧、比丘尼、式叉摩那、沙弥僧、沙弥尼、优婆塞、优婆夷等众二百余人,又传五戒人等。”会期长达一百零八天,是“外有赶斋僧人,每日百数有余,吃饭贫人不计其数”。


[23]
《弥勒九转家谱》记此次戒坛受戒人数,比丘僧比丘尼共二百余人,优婆塞优婆夷共五百余人,光绪十一年碑文记载与之稍异。如此大规模地为世俗男女传戒,显示了九宫道利用佛教坛戒的活动,而这正是碑文隐去五百余受戒人数的原因。这使我们有理由相信,光绪十年这场隆重的大典,既是佛教界的一件盛事,实际上也是九宫道正式成立的庆典。

普济设立的十二都盘组织设置如下:

中九天聚佛都黄庭宫  

南九天火轮都丙丁宫  
吕秉章

北九天水晶都壬癸宫  

东九天木刻都甲乙宫  
张兴泰[]

西九天金丹都庚辛宫  
乔喜成

东南九天掌严都龙庭[]
韩守忠[]

东北九天万法都神聚宫

西南九天成保都入里宫
李和玉

西北九天玄妙都璧辖宫
冉成文

外九天催功都进中宫  
郭殿魁

余九天等阙都上  
吴英俊

下九天幽冥都戊己宫  
赵开亮

到光绪十一年,增加了“续五天”,即:

保中天万圣都聚贤宫  
葛怀玉[]

护中天宝藏都金刚宫  
郑学诗

在中天日宫都普照宫  
梁久成

右中天月宫都星宿宫  
乔刚

深中天圣境都奉天宫  
李明中


[24]

至此,包括李向善主持的中皇天中皇都在内,一共有“十八天”。清末出现的《立世宝卷》详细记载了李向善的十八天组织及其头绪:


李向善渡徒弟一十八个,立枝杆分派清一十八天。


中皇都李向善收元结果,诸佛都办大道周俭掌盘。

火轮都徐[伯祥]去传大道,金丹都乔心宽真姓[]观天。


水晶都有崔奎与佛办道,木刻都有庄贵东一九天。


成保都有头绪杨姓春华,掌岩都韩守信自掌都盘。


幽冥都有总领姓时克俭,催功都孟广业外九一天。


等阙都吴英俊都盘所管,万圣都葛怀玉
[]与佛有缘。


日宫都郑学士
[]真心渡众,圣境都李明忠[]常常上山。


宝藏都徐维嗣催功办道,月宫都刘大荣
[太永]久立圣天。

万法都李白溪[自蹊]与佛办道,玄妙都冉成文领道度众。


[25]

除郑学诗、梁久成、乔刚、徐维嗣、庄贵等人外,上述头绪均见于南山寺光绪九年碑记。碑记中出现的人名,地域分布在直隶元氏县、栾城县、正定县、平山县、宁晋县、阜平县、灵寿县、满城县、易县、唐县、巨鹿县等,山西束鹿县、定州、曲阳县、平定州、乐平县、五台县、盂县等,集中在直隶、山西两省。111名经理人名单中,绝大部分人都居住在农村,在城镇者仅8人,占7.2%。其中若干头绪的人名不同,反映了九宫道组织的人事变动。以光绪九年每块捐助人碑记以每块列名平均200人概计,二十七块碑所列捐助人总数在五千四百人左右,这大致反映了光绪九年九宫道徒的人数。光绪四年成立九宫八卦组织系统完全为“十七天”所取代。

东北五会的建立,在九宫道发展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据《弥勒九转家谱》记载,光绪二十八年,普济派宋兰凤去山东开会,在奉天台安县道遇王起,住在王家,逐渐打开了关东的局面。光绪末,宋兰凤领东省头绪到北镇法兴寺面见普济,普济确定了东北“五会”组织系统:

总头绪:接引佛宋兰凤

南会:王起、董凤和、王佐恒、王明德、夏春喜

北会:胡振翎、刘奎成、胡振邦

东会:张国文、姜贵斌、姜玉常

西会:邢福、石成明、张绅

头会:陆永昭

后因南会人数众多,董凤和、夏春喜、王明德、王佐恒各领正、明、成、真“四线”,与五会合称“九枝”。东北“九枝”异常活跃,掀起了长达近三十多年向五台山大规模捐款修庙、建庙的运动。南会头绪王起,即王鸿起,出力尤巨。傅增湘写道:“光绪中叶,山中普济禅师以梵律精严,为人崇敬,瓶钵四出,广结世缘。至奉天台安得王君鸿起,虔心尊礼,矢志皈依,并发闳愿,以宣扬教化,中兴五台为志,于山中创五戒弟子会,于都市设普化佛教会,广募金资,鼎新佛宇。余此行所见,在台中者如古佛、极乐、显通、普化诸寺,在台外者如清凉、金阁、尊胜、普佑诸寺,咸由会中重建。鸿起之子春暄,克承先志,总持会务,尝就询其经营大端。知积年募集耗于营造者,凡七百余万金,皆关外人士所输。为之惊叹不已。”


[26]


四、关于若干九宫道经文的形成年代

现在面世的九宫道的经文,主要有《弥勒九转家谱》、《立世宝卷》、《光玄古佛指迷经》、《混元家谱卷》、《未来明道真经》、《指迷归宗宝卷》、《根本经》、《利济三周三济根本经》等


[27]
,除《弥勒九转家谱》刊于1936年、《利济三周三济根本经》确定刊于1946年以后外,其他经卷均未标明年代,这使学者在研究早期九宫道的历史中产生了许多困惑。

例如,孔祥涛先生为了证明“王真香是九宫道的实际创立者”,


[28]
根据有关经文,将王真香创教的经过作了如下叙述:

[王真香]按照三宗五派九杆十八支的组织模式建立九宫道组织。早在咸丰八年(1858),“苍岩山,上乘子,表名立典”,传下武八卦。辛酉年即咸丰十一年(1861)十月中,在杨姓家中,立下吴姓、杨姓、李向善这天、地、人三元和八十一佛盘。壬戌年(同治元年即1862年),开大场“立九支传大道一十八杆”,传下文九宫,“五台山众头绪锦囊下传”,“内九宫外八卦一起封贤”。李向善坐九宫,统领八卦,八卦保九宫,拥护李真主,“九龙捧一圣,名叫木子真。”王真香居后以老母身份总指挥:“一土女,鬼委人,将他传点;提九宫,调八卦,扶保收元。”“实在的,无收元,光玄包揽;我管包,天地人,就要收元。”甲子年乙丑月即同治三年(1864)二月,明确公布李向善是收元祖:“提九宫,调八卦,文武两盘。”并预言:“修了道,只等到,鸡(同治十一年即1873年)狗(即同治十二年即1874年)年上;大功成,还总得,戊寅(光绪四年即1878年)方中。”还预言,木子人,四十载,洪福不浅;堪刻要,大翻身,佛法无边“,即李向善四十岁时(光绪八年即1882年)该道将不再受压制,获得翻身,主宰乾坤。各道徒只要“这大道,存在心,永远不断;久以后,成佛祖,大罗神仙。瑞聚天,陪老母,主爷落点;在天堂,受清福,永不临凡。”

因为孔祥涛未提供他所引用的各种经文名称,所以,我只能根据可以确证其主要所引的《光玄古佛指迷经》


[29]
进行辨析。

有关九宫道的创立经过,这部经文是这样叙述的:

我随弥勒佛三回九转,众儿女遇佛缘同上法船。……子仲尼弥勒化孔门立典,他一辈我一辈亲手儿男。我光玄化明母将他教训,他治人我掌事古佛根源。先传下武八卦后天出现,咸丰年铸铁钱后天要翻。铸铁钱卖钞票铁树花现,同治年传九宫净卖纸单。先前的儿合女表明亲点,造锦囊立家谱执掌上盘。藏[]岩山起头劫儿女遭难,修正佛服毒死命染黄泉。他真性归天去地盘监管,掌地盘久后来在天盘。留下了李向善后天不断,五台山修极乐乾坤大翻。[]岩山,上乘子,表名立典,五台山众头绪锦囊下传。

经文中并没有出现孔祥涛所指出的年代,不知何据。更重要的是,孔祥涛把这部经文看作是王真香所写,所以经文中以后出现的年代全部误作了王真香的在世年代。

可以确定此经非王真香所撰的根据是,紧接着上段引文之后,该经写道:“壬子年以后的无把真见,留些个奉天赐无见真焉。光玄母自觉着有了亏欠,我恐怕将儿女扔在一边。办佛宝花银钱多多不浅,无生母另改真光玄又还。”经文中提到的壬子年,是民国元年即1912年,李向善即在该年去世。因此,这段经文的主要意思是,李向善去世以后,九宫道徒不知谁是真弥勒转世,光玄母内心亏欠,再次转世来传真言。在九宫道内,王真香传为无生母九转,李向善传为弥勒佛九转。经文作者以光玄母身份称于壬子以后“无生母另改真光玄又还”,当为无生母第十次转世,显然不可能再是王真香本人。在《光玄古佛指迷经》中反复提到的“木子”李姓人,当然也不可能是李向善。她号召九宫道徒拥护李姓人,“内九宫外八卦一起封贤”,“提九宫调八卦文武两盘”,都是在普济死后九宫道出现分化以后企图重新统一九宫道的号召。这个李姓人就是号称利济佛的李书田。

《利济三周三济根本经》


[30]
叙九宫道教主在民国时期的传承称:

至民元年,普济禅师即召众徒而言曰:“我之归期至矣。我皈之后,尔等好好办道,等三年后,我定回来。”至民三年,普灵果返,来附利济先师之体矣。利济先师乃家住河北省蠡县宋岗村人,由十五岁时即赴五台山拜普济禅师为师,虔心悟道,意志坚诚。于民国三年接得普灵,将一切秘宗玄谛觉悟后,当即掌航渡众,走遍普天下。各处设教,导传宇宙,并设立道院,立学校、办慈善种种,亦不必细述。……忽于民三十四年六月六日即无病而驾,返圣天临。

利济自称在民国三年即得普济灵魂附体,但是在“将一切秘宗玄谛觉悟后”,才企图统一九宫道的。这正是《光玄古佛指迷经》出笼的背景。“木子人四十载洪福不浅,堪刻要大翻身佛法无边”,是指李书田而不是李向善。李书田十五岁拜普济为师,从普济十四五年,


[31]
四十岁时,当在1921年左右,可知这篇经文产生的大致年代。《光玄古佛指迷经》甚至把李书田的体征都详细描绘出来:“光玄母对儿女仔细实点,有一颗黑痣子压在他肩。那本是木子人那点贵现,我收元用他考准知根源。”把1921年前后编造的《光玄古佛指迷经》当作魏王氏(王真香)撰写的经文,自然会误为在王真香在世时九宫道已经成型。

为李书田统一九宫道造舆论的另一本经文是《混元家谱卷》


[32]
。经文中提到
“亥年换天换地人,古佛不批回天去。十二年上劫完毕,白阳弥勒掌天盘。”前指辛亥革命,清王朝覆灭,民国建立,普济去世;后指民国十二年(1923)大红阳末劫结束以后,弥勒佛治世。经文所预言的弥勒治世的标志就是后文提到的“定立三宗五派,五盘四贵十七天”。果然,1924年,李书田正式成立京师普济佛教总会,得到了曹锟、段祺瑞等北洋军阀头面人物的支持。因此,孔祥涛文中特别提到的年代,辛酉、壬戌分别是指李书田积极统一九宫道的1921年、1922年,而非1861年、1862年。“辛酉年十月中全都醒鉴”,“辛酉金鸡叫一声”,就是指李书田将“秘宗玄谛觉悟”之时。

李书田于1945年死后,九宫道教权又为山东的一个道首李懋五字福昌夺取。其方式与李书田如出一辙,称李书田灵魂附体,并借光玄母造经证明自己是弥勒佛转世。《根本经》中讲,“十次化普真佛要收大元”,即是此人。

《利济三周三济根本经》


[33]
称:

[李书田]皈前曾遗嘱众徒曰:“一月之内,我来临,百日之后来显像也。”十日后,果然先师之灵来附山东省郯城县十八子村福昌师之体。昌,民三年降生,二十四岁拜史维邦为引师,师徒携手办道多年。每逢圣事之典,即同来京朝见利济先师。于民国三十年五月史师皈天后,昌师即继续道统,照常领导后学。办理数载,渡化得江苏瓦窑、宿迁县、南京、上海、徐州等各地信徒数万。

由于李懋五的势力主要在山东、江南一带,且非普济亲传弟子,要以九宫道教主的身份统一全教,他指年纪五十的邹刘氏为圣母,为自己是弥勒转世证明。同时,他借口李书田灵魂附体跑到北京李书田家中夺教权,得到华北、东北人数众多的九宫道徒的承认。


[34]
1946年夏天,李懋五首先以纪念李书田去世周年的名义到天津活动,巩固了他在华北九宫道中的地位。为争取在东北九宫道徒的支持,19478月,李懋五又跑到关外。东北九宫道徒人数众多,在九宫道内举足轻重,李懋五格外重视。为了证明他是弥勒佛转世,总办收元,他做了大量的舆论准备工作,《根本经》、《利济三周三济根本经》等经文就是在这个背景下出笼的。如《根本经》称:“魏王女批下落真经接现,改了头换了面你不认线,我母子开大道来到关外,不怕你不认母根基太浅。”劝东北的九宫道徒皈依于他,不要拜错佛、烧错香。19506月,李懋五因企图皇帝,策划武装暴动,被北京市公安局逮捕,12月执行死刑。根据北京市公安局的材料,李懋五的徒众分为五支,第一支在平、津、芦台,有千余人,第二支在胶东青岛一带,千余人;第三支主要在东北沈阳、锦州、山海关及平、津地区,二千人以上;第四支活动于青岛、济南等地,千余人;第五支活动于绥远、大同、丰镇、青岛、上海、长春、铁岭、大连等地,数千人。各支头目就是《利济三周三济根本经》末领头署名的张永臣、崔仲连、钟克和、高北辰、吴得法等人。此外,还有数百名不在支的道徒。


[35]
如果公安部门掌握的资料可靠的话,李懋五手下的总人数不过近万人,根本谈不上是数百万九宫道信徒统一认同的教主。

由于未先判明九宫道经文的成文年代,孔祥涛所提出的九宫道创立的年代顺序,存在严重错乱。九宫道经文的年代序列是,同治四年李向善为王真香收养入教,五年上苍岩山修庙,七年初在宁晋家乡被捻军砍伤后脑,伤愈后重上苍岩山修庙。之后前往正定。然后登五台山,在南山寺出家。五台山碑记表明,李向善于光绪元年到南山极乐寺,光绪三年完成修缮。九宫道经文称李向善是在上五台山以后建立十七天九宫道组织系统的。在这个时间序列中,就不可能发生壬戌年(同治元年)“五台山众头绪锦囊下传”的情况。

关于《立世宝卷》产生的年代,我基本确定这部经文产生于晚清。理由主要如下:一、光绪末年在东北地区产生的“五会”,在九宫道的发展中意义重大,而《立世宝卷》未予记载。


[36]
二、经文中的若干劫变预言,反映了辛亥革命前夕的形势:“眼看着北京城一场大乱,牛八到坐北京大报仇冤。”按照民间信仰,大劫到来,就是弥勒下凡救世之时,“中京内木子君登了金殿,请收元上金殿扶保江山。”或许有人质疑,由于李懋五在1950年曾经策划过暴动登基当皇帝,这段经文也可以将“牛八”解释为以朱色为象征的共产党政权,而“木子君”亦可指李懋五本人。但经文明确说“眼看着各道门男女遭难,李向善弥勒佛就要收元”,李懋五自许弥勒十转,不可能再预言由李向善“登基”“收元”。经文最后说的“牛八到来天下乱,胡人不久皈燕山,要问江山何人坐,日月轮来古月完”,也是反清复明的内容。经文中出现的这些文句,使我们可以基本否定这部经文出自李懋五或其徒众。如果上述分析成立的话,在清末九宫道内,就有着李向善要当皇帝的说法。


[37]

《未来明道真经》世间的刊本不完整。现存上海图书馆的抄本中,最后批文标明的年代是“乙亥年正月”,批文提到“要到中央南京立案,改为普济佛教收元总会”,“后济来临,前李后李”等,由此可以确定,此经最后完成于1935年,系李书田所写。

《指迷归宗宝卷》,上海图书馆现存张余生抄本,标明世界普济佛教总会印,庚寅仲春俞良录。庚寅年为1950年,文中有“原本是利济佛现在收元”,“前李后李一李成”等语,亦系李书田编造的经文。


五、关于普济的宗教性格

王见川先生从普济要求九宫道徒持戒、大量募款修庙养庙来说明普济是真诚地信仰佛教,这虽有一定道理,但是,指出普济信仰的“真诚”并不能说明所信仰的对象就是佛教本身。

普济要求九宫道徒不杀生、不食肉,的确是佛教的戒律要求。但在民间宗教宝卷中,要求教徒皈佛、皈法、皈僧,遵守三皈五戒,并非鲜见,所以持斋是民间宗教徒的普遍现象,也是许多民间教门所肯定的戒条。而在一些民间教门信徒的心目中,他们所供奉崇拜的教祖,就是佛的化身,信仰的就是“佛教”。我们当然不能因为他们信仰的“真诚”而认定其信仰的对象就是佛教。

毫无疑问,普济的一生,花了极大的精力募款修庙养庙。“化公之自为僧也,南游北访,化度天下群真;东募西修,成全清凉极乐,以宣文殊大士之灵区,以昭五峰台前之福地也。”


[38]
从其行事来看,显然是一个虔诚的佛教僧侣。在中国佛教界中,也有相当一批僧侣把他看成是得成正果的修行者,将他对佛教的贡献铭碑勒石,他的肉身巨塔至今仍矗立在五台山龙泉寺成为佛教徒顶礼膜拜的对象。

但是,从已有文献资料看,普济最终没有完成由一个民间宗教家向纯粹佛教徒的转变。

首先,普济直到晚年,依然没有放弃无生老母的信仰。普济留下的口述文字材料很少。女弟子孙莲善去世后刊印《三教公书》中保留了普济的两个批语。第一份批语是弟子阮殿魁问《三教公书》有何好处。普济批语的开头即是“真人老母喜连声,批断传法印造经。”即传老母旨意开印此书。第二份批语是对直隶保定府带发僧人苑增福的评价和授受教权。苑增福是普济徒弟微立之徒,微立死后,常侍普济左右,开辟关东五会的宋兰凤就是他引进的。


[39]
批语的开头同样是“老母开言喜心中,喜得增福将才僧。”也是借老母之旨肯定苑增福的领导组织才能。


[40]

其次,普济的思想中充满着三教合一的观念。他对《三教公书》,以老母的名义作出如下评论:“要问此经成何用,尽心出力有何功?细听老母批明理,功用齐发告众生。忠经孝经圣贤经,《三教公书》是根宗。叙题孝女功德重,参透儒道法精。讲明天地三才理,批尽阴阳造化功。父慈子孝纲常定,性命双修造派清。外含文章千古事,内藏佛法万卷费。才冠名家高贤子,德入法师圣神僧。”
《三教公书》遂成为普济认定的教内经典。作为一个正统佛教徒不以佛经为教义准则,这是不可想象的。在评价苑增福的批文中,首先肯定他“父母双全常尽孝”(儒)。接着夸他修行成道快,“炼成一个纯阳体”,“他是一个奇男子,童体元身功好成”(道)。最后“为师差派度众生,佛旨牒文赐给他,去收九二众残灵”(佛)。普济临终前,将教中大事托付给了苑增福:“佛法大事靠你管,黄金大道靠你明,三教公书印造起,佛光救济众残灵。大家弟子若不信,失落黄金误云城。”

[41]
他没有料到的是,他死后,九宫道即分崩离析。数年以后,李书田借口普灵附体悟道,同样以光玄老母的旨意而夺取了教权。


[42]

青年时代深受民间宗教教义熏陶的李向善,即使成为佛子以后,仍不能忘怀养母魏王氏的恩情与教诲,就像许多民间宗教家一样,他在认同佛教的同时,至死坚持青年时代所形成的宗教主张。对于他的这种执着,我们应该有同情的理解。

作为民间宗教家的李向善登上正统佛教的殿堂,反映了晚清民间信仰领域的复杂格局。晚清北方佛教寺院的普遍衰落与民间教门争取合法化的积极活动,是产生这一特殊历史现象的根本原因。李向善一面以正统僧侣的身份传戒收徒,一面以民间教首的身份广收俗徒,募化修庙,正是由这个时代造成的。在民间教徒的心目中,作为弥勒化身的李向善成为正统佛教的大德高僧,正是名至实归,响应他的号召,为修庙养庙出钱出力,是灵魂解脱的途径。李向善非凡的募化能力,扎根于民间宗教信仰的肥沃土壤,而正是由于李向善的活动,为晚清佛教界注入了一剂强心针,使九宫道徒捐修捐建寺庙的热情,一直持续到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初。

李向善由于他童年的家世和悲惨经历,最后走上了出家为僧的道路。由于他的积极活动和非凡毅力,带领着一支庞大的民间教门走出了不断遭到专制皇权取缔镇压的困境,创造出了正统佛教与民间教门共生共荣的奇特格局。弥勒信仰中含有政治颠覆性的因素,由于清末的政治动荡,在九宫道内部有所抬头,但李向善对于“三教合一”宗教主张的执着,不容背弃忠孝的儒家教义,所以并没有演化为“千年王国”的运动。这些都是李向善给我们留下的一笔厚重的遗产:信仰领域的政治、宗教生态,人们是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改变的。李向善的后继者李书田、李懋五之流的改弦易辙,以弥勒化身之名,纳妾敛财,投靠日寇,阴谋颠覆新生的人民政权,使九宫道臭名昭著,这与创教人李向善并没有多大关系。

20108月完稿)

 




*本文为上海市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上海师范大学中国近代社会研究中心(SJ0703)规划项目。王见川、路遥先生为本文撰写提供重要宝卷文献资料,谨此致谢。



[1]
《义和团档案史料续编》上册第681-682页,中华书局1990年版,此上谕一份命由裕禄传达,一份命由启秀转传该僧。



[2]
马西沙:《清代八卦教》后记,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9



[3]
孔祥涛:《晚清时代九宫道研究》,载《我看中国秘密社会——蔡少卿先生执教五十周年暨七十华诞纪念文集》,广西人民出版社,2002;王见川:《清季民初五台山的普济及其教团》,载王见川自选集《汉人宗教、民间信仰与预言书的探索》,台北:博扬文化事业有限公司,2008



[4]
路遥:《山东民间秘密教门》第342页,当代中国出版社,2000。咸丰十年生的推算可能有误。《利济三周三济根本经》记,“先天祖[李廷玉]灵返世时,乃同治三年三月十五日”,即李向善十五岁入教以后觉悟得道,由此推算其生年,也是在道光三十年。



[5]
郭豫明:《捻军史》第467页,上海人民出版社,2001



[6]
《五台山研究》,1997年第4期。



[7]
孔祥涛:《晚清时代九宫道研究》,《我看中国秘密社会——蔡少卿先生执教五十周年暨七十华诞纪念文集》,广西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孔祥涛文未注明他所引用的经卷名称。根据《弥勒九转家谱·佛批先天》,刘功以下的传承关系是:刘功—金清元—吴兴旺—张兴耀—马祖—赵飞雄—王真香。



[8]
《五台山研究》1997年第4期。原刊碑文有错字漏字及改字等舛误,引文已均据原碑改正。



[9]
此碑文系20108月初笔者在五台山调查时发现,寺内僧人均认为此碑系元代碑刻,《五台山研究》亦未刊布。



[10]
这个表面看来泛泛而谈的文字,在《弥勒九转家谱》中是十分真实的宗教活动:无生老母“命二人出外朝山还愿。因此,佛[李向善]同李修正蟠膝打坐,性出昆仑,来到五台山、九华山、峨嵋山、落伽山、唐山、苍岩山、北京、天津、太[]安神州各寺进香还愿,挂袍升文,看宝地,观风景,寻访上藏金城中京云城等处。二人将事办完,速回性入本窍,领本会头绪到苍岩山安坛治事,批经造卷,安立宝地。”苍岩山建坛之事未果,李向善亲登五台山,所以碑文中有“顿悟前因,恍若旧境”之语。



[11]
根据九宫道经文,普济接正定大佛寺义定和尚法卷而为临济宗四十一代传人。查《正定隆兴寺(即大佛寺)意定和尚功德碑》,义定和尚应为意定和尚,于光绪十三年由京师来院任住持。但光绪九年南山寺碑文普济尚自称教化,光绪十一年传戒碑记中普济已自称“本蓝传戒方丈杲化”。可见普济列名“杲”字辈,当在光绪十年。注此待考。“杲化”在临济中的辈谱问题,龙泉寺悲明方丈于2008年曾立碑说明。我问及“意”、“杲”连辈在临济宗辈谱中并不存在,悲明法师答以或本门无传,可由高僧代传。但南山寺光绪九年碑文中有“明月池首座杲桂师”、“旃林寺都监杲修师”,恐不能说临济宗“杲”辈无传人,需由意定代传。



[12]
《弥勒九转家谱》称,光绪十年大开戒坛之后,即出现极乐寺内有“九妖十八洞”的传闻,有十五名“钦差”及地方官员前来查看。这个“九妖十八洞”的讹传与李向善建立的“九宫十八天”组织形迹相似,九宫道在南山寺的活动无疑已引起地方官的高度注意。教内关于李修正被捕入狱乃至服毒自杀,李向善在狱中显圣出狱的传说,目前虽无旁证,但绝非完全空穴来风。这也可以说明为什么李向善在光绪十八年要伪造自己的经历。挂匾之后,“无人敢说南山极乐寺有妖有邪,皆言活佛降世”。



[13]
马西沙:《清代八卦教》,第53页,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9



[14]
路遥:《山东民间秘密教门》,第166页,北京:当代中国出版社,2000



[15]
认为李向善是九转的代表性经文是《弥勒九转家谱》。



[16]
《弥勒九转家谱·佛批中天》。



[17]
同上。



[18]
同上。



[19]
《弥勒九转家谱·佛遇白衣》。



[20]
《弥勒九转家谱·圣焚苍岩》。



[21]
《弥勒九转家谱·佛封圆觉》。



[22]
《弥勒九转家谱·定众执事》



[23]
《钦差敕建五台万圣佑国南山极乐寺传戒碑记》,载《五台山研究》1997年第4期。



[24]
《弥勒九转家谱·十二都盘、续十七天》,名字注以光绪九年碑文所列,碑文虽然残破,十二都盘头绪仅田普一人缺名。



[25]
上述人名加上[
]
注的,除“郑学士”外,均据南山寺光绪九年《五台山大万圣佑国南山极乐寺重建万人碑记》。



[26]
藏园居士:《五台山游记》,戊寅孟夏藏园刊版。



[27]
司秀元在庞庄村管理“中天”时,“批经六本”,李向善在庞庄村和五台山等地亦有为数不少的批经,在九宫道内作为佛旨当精心保存,如果不遇火劫事故毁灭,相信有机会面世。



[28]
见孔祥涛前揭文。另外,路遥《山东民间秘密教门》亦持同样观点,见该书第291页,北京:当代中国出版社,2000年。



[29]
见王见川等编:《明清民间宗教经卷文献续编》第六卷第655-666页,台北:新文丰,2006



[30]
蒙路遥先生惠寄此经复印本,谨此致谢。



[31]
《利济三周三济根本经·先师平生事略及遗训》



[32]
见王见川等编:《明清民间宗教经卷文献续编》第六卷第51-59页,台北:新文丰,2006



[33]
蒙路遥先生惠寄此经复印本,谨此致谢。



[34]
李万启:《皇帝梦——九宫道“活佛”李懋五阴谋暴动始末》,《北京党史研究》1995年第1期。



[35]
李万启前揭文。



[36]
现在面世的《立世宝卷》是张余生的手抄本,在上海图书馆中,现藏有张余生署名手抄的《立世宝卷》共有三本。



[37]
《弥勒九转家谱·捏词告佛》记载,有和尚“护中”“在五台县捏词诬告佛[李向善]有造反之意,将跁跁石云殿修成金銮殿,又在极乐寺私造銮驾,私请藏经,并有龙袍王帽等情”,地方官虽查无实据,但证以《立世宝卷》的说法,这个诬告恐非全然空穴来风。



[38]
常山自得山人天空子:《修立万善堂碑记》(1922年),拓片。



[39]
苑增福的例子可以说明九宫道与佛教居士混杂的情况。“微”是接续“教”字下一字辈,可见微立是个出家僧侣,苑拜微立为师,成为“带发僧人”。他“先收接引宋兰凤,后收指引胡瑞麟;瑞麟东京开普度,兰凤关外显神通”(《三教公书》卷下第81页,李向善批),对于九宫道的发展起了重要作用。



[40]
在魏王氏时期,李向善就取得了代老母传言的资格,而李修正早有代先天主李廷玉传言的资格。因此,李向善至死仍以代老母传言,反映了他对于自己宗教身份的高度认同。李书田编造的老母转世为光玄母的角色,在李向善那里是不需要的。



[41]
以上引文见《三教公书》上册第79-80页,下册第80-82页。



[42]
事实上,普济死后,九宫道很快发生分裂。杨万春指王宝生为普济义子,控制了中皇天的教权,后来在北京成立五台山普济佛教会;李书田后来控制了“外九天”,在北京成立京师普济佛教会,南会王鸿起成立五台山普化佛教会等。因此,李懋五只夺取了“外九天”的部分教权。参见天津市人民政府公安局:《九宫道参考资料》(1951年印)。

     

2014-02-18 19:26:07

原始网页: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2043a580101e4f0.html

Report abuse

评论

您的评论
Question   Razz  Sad   Evil  Exclaim  Smile  Redface  Biggrin  Surprised  Eek   Confused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eyes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 Green

今日头条
最新故事

Register

Newsletter

Email this story
Share This Story:
Print this story
Email this story
Digg
Reddit
StumbleUpon
Share on Tumblr
GET ALERTS:

If you really want to ban this commenter, please write down the reason:

If you really want to disable all recommended stories, click on OK button. After that, you will be redirect to your options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