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浏览次数 | |
现在: | |
最近一小时: | |
最近24小时: | |
浏览总量: |
说中国在通缩边缘着实有些“客气”了,而实际已经发生通缩。从8月份当月的数据看,尽管CPI环比上涨0.2%,但那是食品价格上涨0.7%所致,而非食品价格则是下跌0.1%。从PPI的角度看,在经历了连续4个月的跌幅收窄之后,8月份再次出现扩大,而且环比扩大0.3个百分点,这不是一个小幅度。
一位国内一线券商研究机构的宏观分析师在接受《第一财经日报》记者采访时,提前透露了8月份的M2数据,该机构原本预计8月份的M2增速应该在13.5%左右,但实际上,“8月份M2增速只有12.8%,远低于我们的预期,这个数据是否还会进行调整?”。从12.8%这个增长绝对数看,并未超出合理范围。但关键是趋势很不好。我们注意到,8月央行并未刻意收紧货币供给,但货币供应量却在“自动下降”,这才是重要的问题。
可以负责任的说:以上数据说明,中国经济需求端已经明显出现疲弱之势。有人认为:房地产投资趋势性向下,新经济规模尚未大规模形成,政策回归“新常态”后,基建投资和财政支出放缓导致实体有效需求下降。经济下行导致符合风控要求的企业数量减少,房地产开发贷审慎和同业创新活动放缓导致金融机构风险偏好下降。二者共同导致货币创造内生性减弱。
这种说法可以说“对”,也可以说“不对”。说“对”,是因为这些的确是不容否认的经济现象;说“不对”,是因为他们没有说出这些经济现象的背后,实际是货币“机制性收缩”导致经济恶性循环的必然结果。
如果依然还是不理解、不承认中国货币政策已经落入“机制性收缩”的陷阱,这一“机制性收缩”必然导致经济下行压力没完没了,直至中国经济在恶性循环中崩溃而犯下历史性的错误。那会让一切改革成果付之东流,股市的作用无以发挥,老百姓的财富被大量消耗,国内政治和社会动荡的压力会不断加大等等。
所以,我们从思想上就不能认同所谓“三期叠加”——经济增速的换挡期、转型升级的阵痛期、前期政策的消化期,更不能把“三期叠加”的后果确认为“新常态”。这是严重的误导,是引导政策只关注改革,而放弃需求引导,任由经济恶性循环继续新自由主义“宿命论”。对此,我们务必要提高警惕。
在技术上,核心是要破解“货币政策的机制性收缩”。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正确认识人民币汇率问题。我认为,“让市场供求决定人民币汇率”的提法本身就是错误的。理论上说,汇率至少存在四大决定因素:各国经济基本面的比较,利率平价,购买力平价,然后才是市场供求。既然如此,怎么能够无视其他,尤其是无视经济基本面对汇率的决定作用,而一味强调市场供求决定?必须要看到,前不久人民币的一轮贬值,说是央行有意为之,其实是国际市场对中国经济、房地产泡沫崩溃产生怀疑,而央行不得不放宽货币的结果。
问题是,难道只有等中国经济崩溃,人民币才有贬值的可能?否则就要没完没了地升值,直至中国经济崩溃?这不是一个“死循环”吗?日本、东南亚的经济、金融危机不都是其本币被严重高估的后果吗?难道中国也要步其后尘?太危险了,我们必须要找到破解之道。
经过两年的精心设计和反复测试,中国证券投资放心工程“放心A股”服务平台正式上线。“放心五道筛”(财务安全、行业安全、经营安全、市场安全、技术安全)多达26项指标,构建了整个中国证券投资放心工程的投资研究体系。
这一体系的研究逻辑及所应用的各种工具与指标全部放置在“中国证券投资放心工程‘放心A股’服务平台”之中。各位投资者可登录放心工程官网免费下载使用。网址:www.cctvfx.cc
2014-09-11 01:1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