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ofile image
浏览次数

现在:
最近一小时:
最近24小时:
浏览总量:
乡村的阵痛——从《老农民》到“新民工”
Friday, January 9, 2015 4:03
% of readers think this story is Fact. Add your two cents.
0


日前,由高满堂编剧、陈宝国与冯远征主演的乡土题材作品《老农民》登陆山东卫视、北京卫视等,赢得了相当不俗的口碑。本剧主要是以山东的一个农村麦香村为舞台,并通过牛大胆、马仁礼、灯儿等人物的命运,展现出过去的半世纪多来当代农民的现实生活及精神面貌,也带出了时代的变迁,而被赞誉“这部剧以人带史,是60年间中华民族农民形象的提炼和浓缩,是在为农民树碑立传,而不是戏谑性的作品。中国是个农业国家,我们的根就是农民,应该为农民做一部像样的东西”。​

《老农民》海报

确实,《老农民》紧紧地扣住时代的脉络,以人带史,历史又多多少少的影响到人物的命运,贯穿着现实主义的创作手法。比如开场不久时马仁礼带着乔月回乡后建议父亲分土地的几场戏,既表现出人物的不舍心理(毕竟经历了清末、民国的马大头将土地视为自己的命根子),也带有旧式农民的狡黠个性(分土地时先把最好的那一块分给了马大头看好很有前途的牛大胆),并折现出时代的暗流(土地革命)等。而在后面的剧集中,牛大胆、马仁礼等人物的命运都处于时代的洪流之中,包括走出国门而包农村的狗儿。可以说,本剧的这种现实主义的处理手法,从中可以看出农民在过去六十年的命运变迁。

当然,即使是一部上百集的史诗性剧集也难以面面俱到的、全景式的展现一个时代或者一个群体的变迁,而现实主义的艺术手法也并不等同于原封不动的照搬现实。《老农民》因为主要是以麦香村为舞台,淡化了进城寻找另一条生机的农民工,或者是出去再回来的农民工——而这,恰恰也是时代在农民身上投注的一缕阳光或阴影。俗话说,农民是靠天吃饭的,一方面牛大胆、马仁礼等可以靠着自己的勤劳努力而取得了较好的收成,但与此同时则是城镇化、城市化的热潮,新一代的年轻人则纷纷走出乡村而前往城市寻找生机,尽管他们难以真正的融入到城市文化之中,但毕竟长期的受到城市文化或现代化工业文明的熏陶影响,使得他们对于城市的认同、向往已经远远地超过与家乡农村。

不过钢筋水泥熔铸下的城市难以容纳下那么多的渴望的心,随着年龄的增长、物价的上涨等缘故,一些农民工的收入无法跟上时代的足迹,他们也就面临着是继续在城市里艰难的谋生,还是回到故乡过小日子的困境,毕竟,对于已经走出乡村多年的新生代农民工来说,既存在着对于乡土文明文化的难以认同,甚至还面临着回乡后也生活难以持续的困顿,于是,城市文化的耳濡目染又不断消解着他们对家乡存有的情感认同和社会记忆,生活方式的巨大差异也使他们渐渐不再适应农村的生活方式。总之,比起第一代民工,他们真正成了既融不进城,也回不了乡的“边缘人”。因此,他们无法规划自己的人生,走一步看一步、得过且过的心态相当盛行。

十年前管虎与黄渤等曾经合作了电视剧《民工》,便是以一群来自于全国各地、怀抱着形形色色梦想的农民工为主人公,展示他们在城市生活里的喜怒哀乐,如今,也期待着高满堂拍出一部同样题材的作品,既可以与《老农民》形成对话、互补关系,甚至可以成就“农民工”在这些年的“史诗”。

     

2015-01-09 04:00:04

原始网页: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83dadc70102v90c.html

Report abuse

评论

您的评论
Question   Razz  Sad   Evil  Exclaim  Smile  Redface  Biggrin  Surprised  Eek   Confused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eyes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 Green

今日头条
最新故事

Register

Newsletter

Email this story
Share This Story:
Print this story
Email this story
Digg
Reddit
StumbleUpon
Share on Tumblr
GET ALERTS:

If you really want to ban this commenter, please write down the reason:

If you really want to disable all recommended stories, click on OK button. After that, you will be redirect to your options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