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ofile image
浏览次数

现在:
最近一小时:
最近24小时:
浏览总量:
二月二,陕西的香味儿
Friday, March 20, 2015 18:03
% of readers think this story is Fact. Add your two cents.
0


○许石林

农历二月二,龙抬头,这个节日,关中农村炒豆子,给孩子吃炒豆子,叫“咬虫虫”,即孩子这一天吃了炒豆子,一年不生蛔虫。大人这么一说,小孩子不爱吃炒豆子的也会吃一把。不过,我从小就没见过谁不喜欢吃炒豆子的,大概因为那时候零食少,能吃炒豆子已经是非常奢侈的了。

由于这个节日对豆子地位的提升,以至于我至今对各类豆子都非常喜欢。看汪曾祺先生书斋号“食豆饮水斋”,在先生,此为谦逊,在我看来,却是有点奢华了。这是豆子给我记忆最深处的印象使然。

关中人说二月二,吃炒豆子,咬虫虫,此俗与北京相似——老北京这一天要照虫虫,就是用烛光照房梁,将那些蛰伏将醒的虫蝎等用光亮照醒,驱赶出去。《帝京景物略》上说:“二月二,曰龙抬头,煎元旦祭余饼,熏床炕,谓之熏虫儿,谓引龙。”关中农村,春节将剩下没吃完的馍,小的直接用绳子穿了,大的切成片再用绳子穿上,悬挂于房中,令其自干,到了二月二这天,于火上烘烤,食之酥脆可口。这跟老北京“煎元旦祭余饼”是一样的。

炒豆子以豌豆为最佳,其次为黄豆、黑豆,最次的,用玉米粒儿代替豆子。小孩子在村里相聚,各自在衣服口袋里拿出各种炒豆子,显摆、交换着吃,那些口袋里装着炒玉米粒儿的孩子,明显很自卑,手在口袋里踟蹰着,表情黯淡地不肯将手拿出来。倘若这时候谁能给他一点炒豆子,则必然非常感激,十分欢喜。相反,口袋里装了炒豌豆、黄豆的孩子,就显得有些踌躇满志,面露得色,甚至有点骄傲。

但是,这都不是最佳的炒货。比炒豆子还好的,是炒蛋蛋馍——发白面,加入小茴香、花椒粉、八角粉等香料、盐,再加干面粉重新掺和令其变硬,反复揉面——关中面食在制作环节比别处强的诀窍就是反复揉,所谓面揉千把,要揉到位,不怕多揉,多揉一遍,会好吃一分。不知道为什么,别处的面食就是不学这一点。将揉好的面稍微醒一下,就擀成小指厚的饼,再切小指粗的方条,将方条再切成正方形的小块儿,然后用双手在案板上轻轻揉小方面块,令其变成圆形,即圆蛋蛋,就可出入锅炒了。

炒蛋蛋馍,要用土,即将这湿的面蛋蛋放入“面面土”中炒。面面土,即细末黄土,但不是什么黄土研磨成细末都能用,要用那种自然形成细末的干净黄土——正在耕种的土不能用,路上的土再细也不能用,面面土一般在多年不耕种的黄土崖底下,暴露在空气中的黄土崖正面而不是顶部的土,慢慢地风化、自然松散、落下来累在崖脚,这种土用手一摸就绵绵细细的,如抚摸婴儿的皮肤。将这种面面土取回,重新过筛子,再晒干,然后放在大铁锅中加热,面面土经过加热,温度到了一定程度,慢慢地会冒气泡,这正是杀菌的过程,土热了,就可以将做好的生蛋蛋馍放到锅里的土中,用大网眼的铁笊篱快速翻炒,令其与土尽快融合。土的温度很高,很快,蛋蛋馍就被炒熟了,膨胀开来,有的会肚子爆开,霎时,屋子里就有了一种很令人兴奋的香气!

炒好的蛋蛋馍,要快速用铁笊篱捞出,面面土随即地从笊篱网眼中漏下去,焦黄干脆的蛋蛋馍一个个精神俊样地呈现出来。将炒好的蛋蛋馍放在竹筛子上,快速地摇筛,再筛掉它身上的土末,待其放凉后,再用干净的白布,将蛋蛋馍双手捧起,裹着轻轻地搓,这样,土就基本上全部掉光了。剩下的一点土味儿,正是人很喜欢的,如果一点都没有,反而味道不好。

有的人家,会将做蛋蛋馍的硬面,做成长方形的粗条,在面面土中炒,叫炒鼓掘,或炒骨角、炒棒棒馍。味道与蛋蛋馍一样,只是形状不同。这种东西对胃寒有疗效,常见谁口袋里装着两个骨角,时不时拿出来啃一个,那就是少吃多餐,治胃病呢。

黄土中有微量元素,这样炒出来的蛋蛋馍,有人体需要的营养。现在几乎没有人这样做了,这手艺恐怕要消失了,故我在此详细用文字回忆描摹。现在也有蛋蛋馍和棒棒馍,却都不是用土炒的,而是用电烤的,当然没有那种土里的营养了。从前,炒蛋蛋馍是个很隆重的事情,家庭主妇喜盈盈地忙活半天,炒的时候,头上包严实,只露出两只眼睛,因为土经过炒会飞扬起来,炒过蛋蛋馍的厨房,到处都落着面面土。但是,一家一年不经过这一炒,似乎缺少了什么。再说,能费事给孩子、家人炒蛋蛋馍的人家,日子都过得不错。

蛋蛋馍显然比任何炒豆子都更高级,不仅因为味美,更因为它费事,有仪式感,隆重。一般外婆家会专程给外孙子送蛋蛋馍,口袋里装着外婆家送来的蛋蛋馍的孩子,显然比其他没人送蛋蛋馍的孩子要神气得多。

炒豆子、炒蛋蛋馍、炒鼓掘等等,他们的香味儿,在关中有一个特别的词:爨。一切烘烤的食物,或味道像烘烤食物一样的食品,都可以用这个字形容:爨。比如:“这油泼辣子爨得很!”“这里面加了啥嘛,吃起来爨爨的?”

就是说,爨这个笔画繁多的字,在关中方言中特指炒货那种独特专有的香味儿。二月二的炒豆子有所谓级别高低,就是吃起来感到爨的多少而已。但是,关中东西地区,对这个字的读音却有区别,西边如乾县,读:CUAN,平声,现代汉语注音用此读法,音调仄声;东边如我们蒲城,读若:劝。接近广东话的读音。我认为我们东边的读音似乎更古老一些。

不过,爨这种读音,如今在农村地区虽然还存在着,但我发现农村的年轻人也慢慢地不太说这个字了,什么食物笼统地说:香、好吃。至于类似西安这种大城市,似乎很早就没人说这种词儿了……

                                                             
20141213

     

2015-03-20 18:00:05

原始网页: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0ec3d590102vmdq.html

Report abuse

评论

您的评论
Question   Razz  Sad   Evil  Exclaim  Smile  Redface  Biggrin  Surprised  Eek   Confused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eyes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 Green

今日头条
最新故事

Register

Newsletter

Email this story
Share This Story:
Print this story
Email this story
Digg
Reddit
StumbleUpon
Share on Tumblr
GET ALERTS:

If you really want to ban this commenter, please write down the reason:

If you really want to disable all recommended stories, click on OK button. After that, you will be redirect to your options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