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ofile image
浏览次数

现在:
最近一小时:
最近24小时:
浏览总量:
戆官有戆福:与领导厮打的孙嘉淦为何连升三级?
Monday, June 29, 2015 20:27
% of readers think this story is Fact. Add your two cents.
0


作者:金满楼

电视剧《雍正王朝》有个叫孙嘉诚的户部主事,长得其貌不扬乃至有碍观瞻,其一出场即与本部堂官阿灵阿厮打在一起,结果闹到雍正面前,揭发了铸造新币中的种种猫腻与弊端。据剧中所言,孙嘉诚原是康熙六十年进士,本来考了个探花,结果因为容貌丑陋而被降为户部主事,但就这么个小小芝麻官,却为了老百姓的利益而敢于得罪自己的直接领导,并在皇帝面前驳斥总理大臣、廉亲王允禩,诚可谓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精神可敬可佩。

嗣后,年羹尧大捷归来,期间各种跋扈,目无君长,其部将竟在殿上公开声称“只知有军令,不知有皇上。”正当众人敢怒而不敢言时,又是孙嘉诚愤然而起,其怒斥年羹尧乃“古往今来第一大奸臣”,因此京师山东一带久旱不雨。由于此时正是年羹尧极宠之时,此举惹得雍正暴跳如雷,其丢下御笔令孙嘉诚当场写出弹章。义愤之下,孙捡起御笔欲写,但被怡亲王允祥制止。之后,余怒未息的雍正令这个“大大的忠臣”前往午门祈雨,以证其论。烈日炎炎之下,孙嘉诚在满耳的蝉噪声中跪得汗如雨下,几近昏倒,意气相投的同僚们赶来将之团团围住,以帮助他在人墙的阴影下继续苦撑。这时,上天似乎也被孙嘉诚的一片赤诚所感动,之前还是白花花的毒日头,忽然间却狂风大作,滂沱大雨骤然而下,孙嘉诚和同僚们边跑边哭边喊:“皇上,下雨了——苍天有眼啊!”

天人感应般的求雨镜头,大概是《雍正王朝》中最令人印象深刻的一幕。翻检典册,剧中故事还真不是空穴来风,其中孙嘉诚的原型实为雍、乾两朝名臣孙嘉淦,其犯颜直谏、擅动御笔等情节均有史籍记载

据《清史稿》所载,雍正即位之初,命诸大臣上疏言事,孙嘉淦上疏陈三事:请亲骨肉、停捐纳、罢西兵。由于当时有流言说雍正之位乃系窃取,“亲骨肉”之说有影射昔日争夺储位的皇子在新朝或遭迫害的嫌疑,由此也触及雍正之忌。果然,疏上之日,雍正召诸大臣而示之,并大骂道:“翰林院乃容此狂生耶!?”皇帝的盛怒把众大臣吓得鸦雀无声,只有大学士朱轼站出来缓缓道:“嘉淦诚狂,然臣服其胆。”雍正听后沉默了片刻,随即大笑道:“朕亦且服其胆!”后不但没有加罪,反而将之擢升为国子监司业。

孙嘉淦,字锡公,山西兴县人,康熙二十二年生人,其自幼聪颖,敏而好学,有才子之称。孙家一向以耕读传家,其祖父孙世荩文武兼修,勇猛过人,明清易代之际以射寇有功而于顺治三年被擢为临县训导,后又升为江西崇仁知县。孙世荩生子孙天绣,孙天绣生四子,除长子孙正淦早卒外,次子孙鸿淦、三子孙嘉淦、四子孙扬淦均为进士出身,“一门三进士”的荣耀,这不仅在兴县绝无仅有,就是放眼全国,也极为罕见。

从目前遗留的画像看,孙嘉淦相貌不似电视剧中的孙嘉诚,其少年时即有成人之态,发须浓直,举止大度,胆大而不妄为。康熙四十年,孙嘉淦中秀才,年十八;五十二年,乡试、会试连捷,后以三甲十四名进士点庶吉士,正值而立之年。入翰林院后,孙嘉淦拜在朱轼、张伯行门下,其精研理学,尤其对《易经》有独到心得而深得两位老师的赏识。

康熙五十六年,散馆为翰林院检讨的孙嘉淦在朱轼的推荐下担任顺天乡试同考官,次年因母亲去世而回籍守制,期间游历陕甘,后又与友人一路南游,足迹遍及山东、河北、江苏、浙江、江西、广西、湖南、湖北等地。在当时士人中,像孙嘉淦这样的自费旅游可谓十分罕有,但此举却能大长见识、扩大胸襟,其事后所撰《南游记》也写得相当之好,足与《徐霞客游记》相媲美。

守制结束后,孙嘉淦仍回翰林院供职,此时正值康熙驾崩、雍正继位,由此也有了前面说的上疏之事。雍正用人,一向颇有胆识,他对那些被人认为是“乖张、狂妄”的官员,也不是一味地厌恶打压,而是听其言、观其行,正如他自己说的:“朕意,位居下僚而敢与人不知者,非彻底糊涂人,必有自信处。”因此,对那些敢说真话的官员,雍正通常并不怪罪,甚至颇具好感,孙嘉淦即如是。

雍正元年十二月,孙嘉淦被外派为江西乡试副考官;三年四月,调任为安徽学政。对翰林、科道官员来说,这两差使都是好差、肥差,孙嘉淦也算是“红翰林”了。四年十月,孙嘉淦被调回京师,任国子监祭酒并提督顺天学政。期间,雍正命孙嘉淦为南书房行走,负责为大阿哥弘时、四阿哥弘历、五阿哥弘昼等讲解《易经》。据野史所说,孙嘉淦教习皇子甚为严格,雍正听说后,某日趁有空而到窗外旁听。听了一会,雍正觉得孙嘉淦要求确实有些严了,于是在窗外随口说了句:“教也王,不教也王。”孙嘉淦不知说话的人是雍正,于是应声反驳:“尧也王,纣也王!”雍正听后自知理亏,只得不声不响的走开了。

雍正六年,孙嘉淦被命署理顺天府尹;次年,又以顺天府尹署理工部左侍郎。八年正月,直隶总督唐执玉上奏称,房山县石梯沟忽现“神鸟”,“高五六尺,毛羽如锦,五色俱备;所立处,群鸟环绕,北向飞鸣”,时为顺天府尹的孙嘉淦及散秩大臣常明、侍郎普泰、总兵官管承泽等人也做出同样报告。此时的雍正对祥瑞已没有太多的兴趣,他原本并不相信,但见这么多官员奏报,又听说有上千人目击,于是暂做谦虚,并将信将疑地说:“朕思古称凤鸟,乃王者之嘉祥。朕抚躬自问,功德凉薄,不足以致凤仪之上瑞,此事犹疑而未信也!”

大概奏报这事还是有点好处的,孙嘉淦次月即被任命为当年会试的副考官,并在考务结束后实授为工部左侍郎,同时仍管顺天府尹及国子监祭酒事,一身而三任,仕途春风得意。次年三月,孙嘉淦被选中为经筵讲官,不久又调为刑部左侍郎,办理吏部侍郎事,并仍兼顺天府府尹。

雍正十年十月,孙嘉淦被任命为顺天乡试正考官,事毕向雍正汇报时,后者忽有所思,问在场诸臣:“天下有几种人?”众臣说法不一,惟孙嘉淦的回答最为巧妙:“人之熙熙,皆为利来;人之攘攘,皆为名往。普天之下,只有两种人,一种为名,一种为利”。雍正听后大笑道:“既如此,那孙爱卿是为名,还是为利?”孙嘉淦回答说:“为臣不爱钱。”其言外之意,爱惜羽毛,名声比钱财看得更重。对此,雍正倒不怪罪:好名啥的,直说无妨,朕生平最痛恨的,就是那些沽名钓誉而又名利兼收者!

正当孙嘉淦春风得意之时,其再次犯了执拗脾气,结果被罢去所有官职,一贬到底。原来,孙嘉淦任职国子监最久,当时按朝廷要求荐举宋镐、方从仁等六名教习以知县用。雍正说:“方从仁这人听说品行不端,这个名单你还是拿回去再考察一下。”孙嘉淦未经考虑就脱口而出:“我与这六人共事多年,了解得很,不需要再考察。”雍正听后很不高兴,说:“你就这么有自信?那你敢担保吗?”孙嘉淦牛脾气上来,说:“臣愿保!”雍正大怒,丢下御笔说:“那好,你写保状来!”孙嘉淦捡起笔欲写,旁边某大学士呵斥道:“孙嘉淦!皇上的笔你也敢动?!”后者这才醒悟,赶紧捧笔叩头请罪。雍正余怒未息,命刑部将孙嘉淦收监治罪。后刑部以“大不敬罪拟斩”上报,雍正这时却怒气已消,说:“孙嘉淦这人太戆,不过这人不爱钱,就让他到银库效力去!”

事后,雍正为这事找了个托辞,说孙嘉淦在元年时还只是个翰林院检讨,我看其为人还算朴实,这才屡加提拔,数年之间,官至侍郎。孰料其偏执自用,陈奏迂阔琐碎,不可施行。我屡加训诲,冀其开扩识见,近日倒好,他干脆缄默不言,无一事奏陈。他现为国子监祭酒,却瞻顾私情,将亲弟孙扬淦荐用为监丞,如此行事乖张,未免士论不服,以致声名大损。这次荐举教习人员,孙嘉淦并不据实陈奏,而遽称宋镐一班六人,俱属可用。等我详加询问,又说方从仁实不堪用,任意反覆,显系欺罔,应加重惩,以为人臣诈妄负恩者戒!

孙嘉淦出狱后,未回家即前往户部银库服役。不久,有流言说孙嘉淦为了收买名声而在收银时“有缩无盈”,主管户部大权的果亲王允礼听说后,觉得这事有几分道理,不像是凭空捏造。在他看来,孙嘉淦科班出身,又做过朝中大臣,现在贬到银库赎罪,一定瞧不起、也不屑于会计、核算之类的琐事,各种差错,在所难免。为将这事弄个明白,果亲王于是对银库来了个突击检查,可当他来到库场时,只见孙嘉淦正和吏卒等差役人员混在一起,又是记帐,又是搬运,不辞劳苦。而且,孙嘉淦还亲自拿着秤,其所收、所称之银均集中于一处,待果亲王命人复称、复查时,其中没有丝毫差错。果亲王为之大奇,随后即上奏雍正,说孙嘉淦被贬黜后,非但没有任何怨恨,反而实心任事,实在可嘉。雍正听后,遂免除孙嘉淦的银库差役而重新任命他为河东盐政。

不久,雍正驾崩,乾隆继位,孙嘉淦被召回京城,出任吏部右侍郎,不久又授为都察院左都御史。嗣后,孙嘉淦一路高升,官至工、刑二部尚书,协办大学士。官虽然做得很大,但孙嘉淦却从不颐指气使,外出一向步行,不驾车马;但凡有人前来看望,无论贫富贵贱,均以礼相待。逢年过节,亲友相聚,每餐均不超过5道菜。其表示:“山西原本民风简朴,如今却日渐奢靡,这都是官宦人家所带来的坏习气。因此,为官者更应以身作则,摈奢倡简。”

据说,孙嘉淦告老还乡时,将当年修顺义城时废弃不用的五千半砖装入几十个箱子,一行浩浩荡荡上路了。走了没几天,就有人密告乾隆,说孙嘉淦一生好名,其实不过是伪道学,您看,这些年收敛的金银财宝装了几十箱!乾隆听后,立即派人将孙嘉淦拦下检查,结果发现全是一堆烂砖。对此,孙嘉淦解释说,此前修顺义城是自己出资,效力赎罪,半砖不能用又弃之可惜,只好自己收起来运回山西去修窑洞;再者,我为官几十年,并未攒下多少家私,除皇上赐给的一千两银子外别无他物,可又怕人笑话,于是才买了几十口箱子,聊壮行色而已。乾隆听后,大为惭愧,遂令内务府将五千半砖换成五千两银子,以助其养老。

前人曾评价说:“嘉淦初为直臣,其后出将入相,功业赫奕,而学问文章亦高。”终其一生,孙嘉淦著述颇丰,如《近思录辑要》、《南华通》、《春秋义》等,可惜后来他不满于自己观点而销毁亦多。综而言之,孙嘉淦虽然未必是有清一代“山西名臣第一人”,但他和于成龙一样是清朝年间山西著名的清官、好官,至今为人景仰,却是没有疑问的。

节选自新书《治官手册:雍正和他的大臣们》,山西人民出版社20155月出版。

当当网购买链接http://product.dangdang.com/23692733.html


     

2015-06-29 20:26:09

原始网页: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0b599d90102vsbe.html

Report abuse

评论

您的评论
Question   Razz  Sad   Evil  Exclaim  Smile  Redface  Biggrin  Surprised  Eek   Confused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eyes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 Green

今日头条
最新故事

Register

Newsletter

Email this story
Share This Story:
Print this story
Email this story
Digg
Reddit
StumbleUpon
Share on Tumblr
GET ALERTS:

If you really want to ban this commenter, please write down the reason:

If you really want to disable all recommended stories, click on OK button. After that, you will be redirect to your options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