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ofile image
浏览次数

现在:
最近一小时:
最近24小时:
浏览总量:
《道士下山》:世间安得双全法,身惹红尘心安下
Sunday, July 5, 2015 16:15
% of readers think this story is Fact. Add your two cents.
0


《道士下山》刚上映时遭遇的吐槽甚至让我想起《小时代》,当然这两部电影本身没啥可比性,但是电影一出就遭遇这么大的舆论风波,委实让小说原著显得寂寞了许多——徐皓峰的小说哪里能引来这么大批判之声?虽然电影改编了不少,但基本气质和故事结构没有大动,看来,电影在大众文化中的影响力,已经让印刷文学彻底边缘化了。

《道士下山》有一个鲜明的“游荡”主题,搁现在的商业片语境里,得往《泰囧》式的“公路喜剧”上掰扯;在中国传统文化的脉络里,又让人情不自禁的想起武侠小说。不过《道士下山》着力刻画“奇情美欲”,虽以民国为背景,但不是简单的还原观众心目中的民国想象,而是打造出了光怪陆离的诡异民国景象,在这一点上,拍出《道士下山》的陈凯歌与拍出《一步之遥》的姜文倒是心有灵犀(或者还可以加上拍出《大魔术师》的尔冬升)。

徐皓峰的小说里一直有某种杂糅着道、佛和民间故事诸风格的“散仙”气息,简单地说,就是通过一些“诡异”的描述来折射出“玄妙”的道理进而映照现实,有点老舍《断魂枪集》和冯骥才《俗世奇人》的意思,当然舒、冯的文学高度徐还远没达到,但内里的文脉,却一路通了下来。

再说回陈凯歌自己,《霸王别姬》《梅兰芳》再到《道士下山》,怕是也能构成一组“陈氏民国三部曲”(《风月》我看成是“番外篇”),从浪漫史诗的轰轰烈烈,到人物传记的兢兢业业,再到《道士下山》的嬉笑怒骂,电影风格的转圜,恁地折射出导演自身心境的回转——

《无极》早被唾沫星子淹了八百回,连带着《霸王别姬》的著作权也变得影影绰绰,“馒头血案”裹挟着陈凯歌一头撞上了网络文化的“无物之阵”,这口恶气在《搜索》里透了几分,说不好,也不敢说;至于《荆轲刺秦王》,我以为是凤毛麟角可与“伟大”一词沾边的中国电影(我魂牵梦萦的《安德烈·卢布廖夫》啊),还有《十分钟,年老老去》中那惊鸿一瞥的《百花深处》,一长一短,都是绝佳上品,但有《无极》《霸王》杵在那,老百姓和文艺青年们动辄拿来说事,其它都被华丽丽的忽视了,这也没办法,盛名之下,歪曲埋汰,乃是题中应有之义。

再表回《道士下山》,小道士何安下能打,但吃不饱饭,自此便下了山,正是民国时分,各方人物粉墨登场。潘金莲毒杀武大郎,岳不群暗害令狐冲,刀马旦生离扫地僧,基本上三大段故事,被何安下撸成了串。何安下偷鸡、偷窥、偷命、偷人,有些是故意偷的,有些是故意被他偷的。前头说“扫地僧”,也不是标准的“僧”,《道士下山》的主角是个道士,但也出现了讲“葫芦瓢”永恒真理的老和尚,道士郁闷了,也去找和尚解闷。

其实这种设定在中国传统故事中屡见不鲜,说是儒、释、道三教合一,可一旦到了假语村言的乡野故事里,儒必是被边缘化的,所以,释(佛)道合一,便成为许多中国故事的“学理背景”——《红楼梦》里不也是“癞头和尚+跛足道人”一对CP成对成双?

《道士下山》乱,乱在人乱、情乱、眼乱,但故事不乱,徐皓峰的原著更邪乎,电影已经照顾了不少。何安下的许多动机举止,可能会被常人不解,原著里区分过“食杂之猴”与“食露之猿”,何安下下得山来,秉承着最朴素的道德观念一通乱打,杀人越货,李代桃僵,食色都不缺,就想学功夫。这位民国武术界的“柯南大侠”,拜谁谁暴死,瞪谁谁怀孕,但从不琢磨,反正饿了吃渴了喝闷了做,食杂,当然是猴性。后来见多了,悟出点世间的道理,这滚滚红尘竟再不入丫的法眼,回到洞中与新拜的师傅双修,可见是食起了“露”,从猴变成了猿。

“猿”在中国文化里是个大意象,要不得练“猿击术”呢?快银跟闪电侠彼此抄来抄去没啥说道,但华佗的《五禽戏》里有猿,唐传奇里写猿(孙恪还娶猿为妻),金庸《越女剑》里也有一只传授绝世剑法的老猿(张无忌的“乾坤大挪移”估计也有“猿击术”的基础),可见,要了解中国文化特别是中华武学,必通猿意。

何安下下得山来,打打吃吃爱爱,破了处挣了钱,自己还有了稳定的产业,也算是过足了好日子,但好日子过归过,还是要拜师学武,最后跟师傅回洞中隐居双修。这种奉道出世之人“浪荡红尘”最终“看破红尘”的叙述结构,首先让人想起的就是《纳尔齐斯与歌尔德蒙》,大文豪黑塞的这部小说,从故事走向来看堪称是德国版《道士下山》:

歌尔德蒙是德国那旮的“道士”(修士),纳尔齐斯是他在修道院里的老师兼朋友,歌尔德蒙在修道院里呆不踏实,纳尔齐斯劝他出门游荡,于是歌尔德蒙“修士下山”,一头扎进欧洲大陆的滚滚红尘,跟一位吉普赛女郎爱欲纠缠,经历了诸多爱情与背叛、争夺与死亡,最终回到修道院里,雕出一尊完美的圣母玛利亚像,自己也死在了纳尔齐斯的身旁……

《道士下山》几乎跟《纳尔齐斯与歌尔德蒙》是一个模子里刻出来的,这种故事的设定在西方文学中屡见不鲜。再往前捯饬,号称西方长篇小说始祖的《萨蒂利孔》,从现存残本所见,也主要是描述古罗马时代的主人公恩科尔皮乌斯离开家乡游荡,诱别人娇妻、拐漂亮男仆、顺手牵羊、盗人财物等行径(费里尼曾将此作搬上大银幕,或译《爱情神话》),《道士下山》里的何安下,跟这位恩科尔皮乌斯,在人生经历上几乎上如出一辙。

而楚原导演的《小杂种》,讲一名弃婴被山林隐士收养长大,后来出山寻找自己的身世之谜,一路打杀闯荡,也与《道士下山》的故事结构相通,事实上,这种设定在武侠小说里十分常见,所谓“闯荡江湖”,大部分都是这个套路,《绝代双骄》《侠客行》,概莫能外。

可见,何安下的故事,乃是人类文化长廊中的一个古老母题。钱财名利,没拿到过又怎么放下?七情六欲,不经历又何谈平静?“终须一个土馒头”不假,但亿万富翁跟流浪汉都躺在沙滩上,晒的却不是同一个太阳。好歹也要失过恋,才有资格写情感鸡汤吧。

另一方面,《道士下山》也让我想起《蓝色骨头》的现代部分,以及《兄弟》的下部,陈凯歌和崔健、余华等人面对当下世事的纷扰迷乱,几乎表现出同一种应接不暇——“学了一辈子出世法,最后却要入世”,有不满,有愤懑,便凝结在作品里。

六世达赖叹“世间安得双全法”,也是《道士下山》之叹,何安下,何以安下?何安下最终还是离开了凡尘俗世,但我们都是俗人,在这人世上,在这凡人堆里,你若疯魔,便不成活。谁都别装掰,都是孙子,身子都要在这红尘里翻滚,能求点心能安下便是极好的了。

嗯,我日练完了,接着夜练。

【微信公号:moviedianying】

     

2015-07-05 16:13:12

原始网页: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08d81e20102wnbp.html

Report abuse

评论

您的评论
Question   Razz  Sad   Evil  Exclaim  Smile  Redface  Biggrin  Surprised  Eek   Confused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eyes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 Green

今日头条
最新故事

Register

Newsletter

Email this story
Share This Story:
Print this story
Email this story
Digg
Reddit
StumbleUpon
Share on Tumblr
GET ALERTS:

If you really want to ban this commenter, please write down the reason:

If you really want to disable all recommended stories, click on OK button. After that, you will be redirect to your options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