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ofile image
浏览次数

现在:
最近一小时:
最近24小时:
浏览总量:
七擒七纵是神话一桩
Tuesday, February 2, 2016 18:03
% of readers think this story is Fact. Add your two cents.
0


七擒七纵是神话一桩

       诸葛亮南征,在准备两年之后,本应由李严或其他将领担当的南征任务,诸葛亮以“虑诸将才不及己”为理由,决定越俎代庖。对此,亲信王连曾上书劝阻:“此不毛之地,疫疠之乡,不宜以一国之望,冒险而行。”(见《三国志·王连传》)但是王连并没有了解诸葛亮更深的意图,所以在“停留者久之”后(同上),依然亲自率兵南征。

        公元225年春,诸葛亮率兵自水路入越嶲,派马忠向东南出兵牂牁(治所在今贵阳附近,辖区包括贵州大部)攻击朱褒,派李恢向南出兵益州(益州郡,治所在滇池,今云南晋宁以东)。诸葛亮一支部队到达越嶲时,本打算在高定部结集时加以打击,殊料高定部下发动军事政变,杀了雍闿及身边部众,另拥立孟获为首领。诸葛亮主力部队击垮高定,并将其杀掉,孟获在内讧之后尚未来得及整合,忽然间折其一臂,只得率部撤退到益州郡。此时,马忠已歼灭牂牁郡朱褒并将其斩之,李恢部先败后胜。五月,诸葛亮率部南渡泸水,进军云南,生擒孟获,随即留下了“七擒七纵”的千古美谈。

        《汉晋春秋》载:诸葛亮军队到达南中时,听说孟获在少数民族中威望很高,遂决定生擒感化。活捉后,让孟获查看蜀军阵营,并询问道:“我军如何?”孟获回答说:“过去我不知蜀军虚实,所以失败了。今天承蒙你让我看过,也不过如此而已,我肯定容易取胜。”诸葛亮笑笑,让他回去整军再战。凡七擒七纵,而诸葛亮依然要遣返孟获。这时孟获感动了,诚恳地说道:“您呀,具有上天一样的神威,至此之后,南中人不再反叛了。”

        当时有人对释放孟获持不同意见,诸葛亮解释说:“若留外人(指蜀军将领),必须同时留下足够的军队,兵留下来又没有粮吃,这是第一件难事;蛮夷刚刚战败,父兄死伤者甚众,若留外人而不留兵,必成祸患,这是第二件难事;更何况,蛮夷累累有叛变杀戮的罪行,自知罪孽深重,若留外人,相互之间都不相信,这是第三件难事。今天我打算既不留兵,又不运粮,但是却能使南中地区服从我方,知道尊卑上下,就彼此相安无事了。”

        历来史学家对此笃信不疑,《三国演义》更将七擒七纵渲染得活灵活现。然而却不曾细想过以下几点:

        其一,冷兵器时代,西蜀军队不占绝对优势,李恢部先败后胜的结局,已经证明了这一点。

        其二,蜀军劳师远征,主客之势难以移位,千里转输粮秣,陌生的地形等对蜀军十分不利。

        其三,战争是兵戎相见、斗智斗勇、血流成河、尸积如山的打拼,不是猫捉老鼠的游戏,不是小孩过家家。稍有不慎,优劣之势立即转换,功亏一篑的教训经常发生。谨慎如诸葛亮者,敢玩七擒七纵的游戏?

        其四,即令是胜利,每次胜利的结果也大不相同,失败方主帅战死疆场、为部属所杀、为流矢所中、突围脱逃等难以预测,不可能一成不变的次次活捉。

        其五,七擒七纵是古今未有的战争佳话,是诸葛亮难得一见的丰功伟绩。《三国志·诸葛亮传》的史料,很多来源于诸葛亮本人或部属,诸葛亮对典籍修撰十分认真,而在传记中,何以没有七擒七纵的只言片语?显然,陈寿对没有依据的过分颂扬断然抛弃的结果。

        至于“南人不复反矣”的颂扬,并没有历史依据。相反,《三国志》明确记载,诸葛亮第五次“北伐”之前,南方少数民族在刘胄率领下举行起义,被马忠镇压。不久,族民众多次起义,并杀掉越巂郡太守龚禄、焦璜,以至后派的太守不敢到治所办公理事,勉强住在远离越巂郡八百里之外的安定县或安上县,以维持对越巂郡的名义统治。南夷刘胄反,将军马忠破平之”(见《三国志·诸葛亮传》)。显然,所谓的七擒七纵,是《汉晋春秋》将毫无战争常识的道听途说著入了历史。

        再者,从《三国志》找不到诸葛亮以德感化南方“蛮夷”的史料,却能见到截然相反的善后措施。

        第一个手段是,利用当地民众的迷信心理。

        据《华阳国志》记载:南中民众十分愚昧,相信鬼神和巫婆巫汉,相信诅咒,相信因果报应等,所以官员们常常利用他们的愚昧,以这些手段约束“蛮夷”。诸葛亮班师之前为南中作画,先画日月天地,君臣城府;再画神龙,龙生蛮夷及牛马驼羊;后画各级官吏,乘大马,坐华车,到南方巡视、安抚和赈恤;还画了民众牵羊担酒呈贡金银宝货的场面。画成,赐予“蛮夷”。“蛮夷”对此画极为重视,遂以身家性命作出承诺。直到很久之后,西蜀早已灭亡了,朝廷每委派官员去南中,“蛮夷”都要将这些拿出来给官员们观看。

        第二个手段是,分化互解。

        诸葛亮南征之后,将“蛮夷”青羌族一万多家迁入内地,划分为五部,将家中强壮男子万余人编成所谓的“飞军”,常常被用来冲锋陷阵,所当无前。将老弱病残者,分别发配在内地焦、雍、娄、爨、孟、量、毛、李这些大姓名下,作为私家部曲(私家军)。对地广人稀的南中少数民族来说,万余户可不是小数字。诸葛亮之所以这样做,一方面是缺乏兵员;另一方面是釜底抽薪,将南中少数民族的力量分化瓦解。东汉时移民实边,这时候反其道而行之,可见军阀混战造成人口锐减的后果。

        第三个手段是,分而治之。

        考虑到之前的益州郡、牂牁郡、永昌郡、越嶲郡四郡地域过大,所部的人口还多,其间豪族势力盘根错节,容易对蜀汉政权构成威胁。遂将益州郡改为建宁郡,在建宁郡、永昌郡中间,划出一个云南郡;在建宁郡、牂牁郡两郡中间,划出一个兴古郡(见《三国志·后主传》);另从犍为郡中分出朱提郡(见《诸葛亮集·元和郡县志》),这依然是分而治之的策略,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西蜀政权同“蛮夷”之间的不和谐根源,更没有德化的影子。

 

2016-02-02 18:00:05

原始网页: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cd4e9540102wfw3.html

Report abuse

评论

您的评论
Question   Razz  Sad   Evil  Exclaim  Smile  Redface  Biggrin  Surprised  Eek   Confused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eyes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 Green

今日头条
最新故事

Register

Newsletter

Email this story
Share This Story:
Print this story
Email this story
Digg
Reddit
StumbleUpon
Share on Tumblr
GET ALERTS:

If you really want to ban this commenter, please write down the reason:

If you really want to disable all recommended stories, click on OK button. After that, you will be redirect to your options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