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ofile image
浏览次数

现在:
最近一小时:
最近24小时:
浏览总量:
扶  刚:慈善大爱满中华
Thursday, March 17, 2016 4:42
% of readers think this story is Fact. Add your two cents.
0



扶  刚:慈善大爱满中华 


        西部新闻网讯【记者  叶子】:近日,慈善公益报社副主编刘艳辉女士在北京向记者展示了她心中“慈善明星”—著名社会活动家、佛通社社长扶刚先生“日常慈善生活”的朴实镜头。刘艳辉认识扶刚先生之前,她曾多次听朋友们说起他,无论男女老幼,达贵官商或是贫民白丁,一提起扶刚先生个个都满怀崇敬,交口称赞。大家相互间谈论起他来多是滔滔不绝,不经意间,我便也熟悉了这个名字。只是那时的我比较懒散,只一味循规蹈矩地工作和写文章,对于朋友圈内圈外的交往大多采取随缘的方式,没有刻意或主动地去了解,倒是从众友口中得悉他是个非同一般的人,人缘极好,且德高望重、精力充沛、爱心飞扬。

       不久后,在北京天开寺的一个宗教论坛活动上,我也有幸见到了众人声声高赞的扶刚先生。惊讶的是他的年轻、沉稳与干练,印象最深的是他肩背稍有些发黄的单肩包,上面特别印着“红五角星”和“为人民服务”的字样。那种素洁俭朴扑面而来,让我颇为诧异。再加上在他的笃定组织下,此次活动有条不紊地按着庄严肃穆的仪程进行。使佛教活动与爱国行动相互渗融、相得益彰。让众多参与嘉宾不仅深深感受到了佛教文化的熏陶,还在他别有生面的仪式仪程中,潜移默化地上了一堂入脑入心的爱党、爱国、爱民的“爱心课”,更让我身临其境领略到了佛教的庄肃和博大精深。

       早知扶刚先生大名,便和同事们着意关注于他。除了论坛活动上对佛理精湛的论述和众人一起活跃的讨论外,工作之外的扶刚先生却是很安静,话语极少,只在一旁默然打坐、闭目暇思。在他不经意间回发信息时,我发觉他的视力不好,看手机时只能近凑于眼前,还得细眯双眼,方能工作。同事凑前与他攀谈,却意外得知扶刚先生与我还是河南信阳老乡,一时就激动起来,同说起千里之外的故乡,亲切之感油然而生。

       活动结束后,他要求在场所有的嘉宾相互添加微信,加强友好沟通,团结合作互助。并分派了下次活动的具体安排,我领了此次活动的报道任务便辞别众人。

       由于我(刘艳辉)本人一直比较慵懒,报道稿件准备第二日动手撰写。一早醒来,便发现微信上和QQ上都有扶刚先生着急催要活动照片的留言,时间都在凌晨二点多钟。再查看微信,扶刚先生已将此次论坛活动的稿件在佛通社刊发出来了,洋洋洒洒几千字竟能一夜成稿,我十分汗颜,羞愧不已!一刻不敢耽搁,手忙脚乱地狂赶稿件,于下午交付单位发了稿,总算不辱使命。

       让我颇感欣慰的是,扶刚先生比较认同我写作的风格,说是有女子的细腻和清雅,期待与我能再次合作。原本就是老乡,再加对扶刚先生由衷的敬重,我也很是期待能有再次携手合作的机缘。

       我在网上随意浏览扶刚先生的相关信息,这才得知扶刚先生声名颇著,他于1976年出生于河南新县大别山区,聪慧好学,幼时便有才子之名,19岁就加入中国共产党。现在集法学博士、作家、宗教学者等诸多种身份。先后担任中华佛学网总干事、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新农村建设文选》编委会副主任、三农通讯内参主任、中共北京扶刚文化传播中心支部委员会书记等诸多职务,声名远播,赞誉极高。

       大学毕业后,扶刚先生曾被分配在老家的政府部门任职,一心为公为民,所在山乡赞誉无数。但清闲的工作、升迁的仕途、丰厚的待遇、悠闲的生活并未能羁绊住他的思想。深思山乡贫困的根源,使他常常忆起幼时常看的一部纪录片,记者问放羊少年:放羊为什么?少年答:挣钱娶媳妇。记者又问:娶媳妇为什么?少年答:生娃。记者再问:生娃为什么?少年想都没想就答道:长大后放羊。简洁直白地话语道尽了农家的无奈,振人发聩直抵灵魂。

       囿于思想愚钝和麻木的落后,制约了山乡的出路。放眼山村的贫困与艰窘,扶刚先生期图寻求破解农村的落后与无知的更好方法。于2001年毅然辞去公职,只身勇闯北京,求索中磨砺,学习中进步,无私奉献中执着十多年永不言悔。

 

    一、欲为众人谋福址   只将忙碌付华年

       此后,在几次慈善公益活动中均与扶刚先生多有交集,让我叹服的是他充沛无比的精力和超越常人的忙碌。更是彰显扶刚先生对中国公益慈善事业的无比热忱,每周至少有一起扶刚先生组织的慈善公益活动。敬老院、孤儿院、福利院、贫寒人家里处处留下了他和他爱心团队的辛勤足迹。

       偶有几次参与他组织的工作聚会,来自天南海北的朋友不拘生疏与相熟,通常是下午的三四点钟依约相聚。他依然是那个印有“为人民服务”的黄色单肩包,沉沉的包里满满都是各种材料。众人或欣喜、或焦急地聚拢在他周边,或有问题请教、或有喜讯汇报、或有困难求助。他先耐心地倾听,若遇重点事件就从随身的黄包里拿出纸本记下,有条不紊逐个了解和安排,不拘事件大小,凡他能力可做之事,都热心安排和帮助。现场能承办的他就当场办理,需他人协助解决的他也当即电话联系。并相互交待好处理方法和运作事宜,让双方自个联系办理,嘱咐办好后短信通知他一下即可。如事件繁复,一时难以解决,他则当即安排下一次会面的人员、地点、时间来办理。对于团队里办事拖泥带水之人,焦急的他就毫不客气:“抓时间、重效率是我们办事的风格,我们没时间搞虚的,不允许说空话误导人,不允许说假话欺骗人,更不允许敷衍应付!”。对于三五次的拖沓和不负责任的参与者,经教育不改,他则果断地对此人敬而远之,以保护大家的共同效率和整体利益。

 
       一旦投入工作状态,他每句话都与工作有关,从无一句废话和空话。哪怕走在路上、坐在车上或是在饭桌上,他都在布置处理大家所请托的各种事件。确保桩桩件件落实到位,每安排妥一事就打发走一拨。然后还会有一拨拨朋友陆续前来。这样几次参与他组织的聚会过后,让我这个惯常懒散的人也渐改了工作的慢节奏。但对于他极其紧凑和忙碌的工作状态,如我等很多人还是难以接受和理解。因此作为老乡,曾多次疑惑问他:“人哪能这样忙?”

       “能办的事必须现在抓紧落实,没有马上只有现在。因为明天的我会和今天一样忙!”。问过多遍,他便简单地应一声,又自己忙开了,大家只得相视一笑,摇摇头。面对质疑与不解,与他相熟的朋友解释道:“扶刚先生名声大,人还太实在,办事特讲效率,数万人的人脉圈,公务员、明星、教授、企业家、艺术家、书画家、大小商户、农民工都有。大都是找他帮助而相互认识的,大家都很信任他。很多事情交由他来策划协助办理,往往快捷简便、事半功倍。扶刚先生与很多人不同,他从来没有架子,所交朋友无论身份高低均一视同仁。他最重要的服务宗旨是“圈内朋友资源共享”,大家相互帮忙责无旁贷,这也是他一声吩咐就能办成、办好很多事的关键。

 
       在这个圈子里,我只是会些闲散文字,每遇一些单位和朋友需要文字上的整理和宣传,扶刚先生便邀我参与。通常一个星期有一次碰面,他便集中地把十多份工作悉数交付,我则抽出时间与对方联系会面并组织材料。工作在相互信任间有条不紊地往前进行,这种模式也是扶刚先生最为推行的。他将手中的资源和需求统一调配,人人为我、我为人人,帮助别人便是成长自己。大家各自发挥特长,各尽所能、各取所需,倒是深得人心,和乐融融。

        曾有一次在忙碌中忽然意识到,扶刚先生似乎有十多天没与大家联系了,有朋友说他出差福建了。那次扶刚先生从福建一回京,我接到电话赶去时,却是早已聚集了10多人的圈子了。风尘仆仆的扶刚先生依然如往常一样繁忙,一直干练利落的他稍显疲惫,行李箱无助地窝在墙角。

       “扶刚老师出差回来,怎么连家还没回就为大家忙活?”。一语既毕,大家瞬间寂静,疑惑间满是感动。他的紧张和忙碌非同寻常,废寝忘食、通宵达旦这些词早已不足以形容他。

       紧凑有序、雷厉风行虽是扶刚先生惯常的作风,但也偶有例外。记得那是云南的一个困难家庭,夫妇俩所生育的两个女儿都患了一种罕见的病症,原本发育正常的孩子在六七岁时莫名其妙地开始了逆生长,渐渐退回到了幼儿时代,10多岁的孩子抱在怀里如同婴儿,智力、语言都日渐退化。为治怪病,家中一贫如洗,慕扶刚先生之名前来求助,原本打算正常处理诸多事务的扶刚先生见此情景,便停止了手头诸多工作安排。组织大家无论是谁,此次工作全部围绕两名孩子进行,大家责无旁贷。只为一件事情忙碌,他痛惜地抱抱两个孩子,沉默地思索了一下,就安排摄像和我等进行详细了解,一方面将孩子的情况如实地以影像资料记录下来,安排我们几个媒体朋友以最短的时间发出稿件和倡议书。以期国内医疗机构和爱心人士的帮助,随后他也以最快的速度将孩子的相关病情上报国际医疗组织寻求援助,期待能尽早找到病因,给予有效治疗支援。他痛惜孩子、安慰患者父母,那一腔诚挚热心让所有人很是感动。

       熟识他的朋友介绍说,象这样的事扶刚先生这些年经常做。每遇困难家庭求助,扶刚先生都是义不容辞、力所能及地给予帮助。心中唯有众人、从无自我,其善行义举让大家对他敬佩有加!也影响和感染了团队中的更多人,大家都随他自愿加入慈善公益活动中来。

 
       “热爱公益、乐善好施、成就他人、利益社会、喜乐无量”,是扶刚先生作为佛通社社长为人处世的主旨。他不仅精通佛学、深谙佛理,还以佛家的慈悲爱心,对众人一视同仁,无有高低,不偏不袒。再加上他骨子里执着的无私忘我、正直热情,无需任何言语便能影响和感染大家。尤其让大家感到宽慰和舒悦的是:在扶刚先生眼中,大家都有诸多优点和独特的才干。他对每个人都给以真诚的肯定和热情的鼓励。在他的信任中,不拘你曾多么颓废和落魄,面对多大的困境和失望,都能从他那儿汲取正能量!
勇敢面对困境,迎接挑战,这也是大家喜爱和推崇他的原因。

       他外出参加的活动大抵与慈善公益、宗教爱国活动有关。只是与很多单一活动不同的是,在这些活动中,他都十分真挚地将“爱党、爱国、爱民”的情怀融入具体活动仪程中,使大家欢悦地“同思党恩、共沐党辉”。这是他作为一名老共产党员的本性自然流露,大家深为触动!

 

      二、唯以奉献为己任  厉览千卷心同修

        参与过扶刚先生组织的几次宗教活动后,更是震撼他学识的渊博。多种学科涉猎极广,他具有哲学的高度。不仅谙熟儒家、佛教、道教、基督教、伊斯兰教等各宗教学派。还对农业、多种管理学科甚至新闻传播学也独有专长。每遇活动,他所撰写的稿件都是当天刊载,洋洋洒洒数千字,让我等心服口服、望尘莫及。与高僧大师对等谈佛论道,探究佛理学说,更是让我辈肃然起敬。只能望其项背自愧弗如,真可谓“才华横溢高八斗、学贯中西通古今”。我们只有五体投地,佩服高赞!

       “必须要学习,因为学习能让我们获得更大的能量和更高的才识!我从没有空闲时间,不是工作就是学习,这么多年,读书学习充电我从不懈怠!”。他说从毕业后分到镇政府工作,他就开始了学习之旅。最初在农村,就针对农业和与农业相关的理论知识进行学习。2001年辞职到北京后,更加意识到知识的重要性,第一站就是到中国社科院研究生院新闻专业进修,包括他哲学的深修。当然,学习的同时,他也得维持生计,只是他的思想与常人不同,虽为生计打算,他却身体力行。从亲自体验外来民工所干的多个工种干起,当过建筑工人、摆过地摊、卖过报纸、做过钟点工、开过小卖部,民工的艰辛和诸多生存状况他亲身感受体味并深为震撼。他就开始思索为农民和农民工多做实事。被《中国改革报》聘为记者后,他为农民工义务提供维权知识和咨询服务。其间,他帮助了许多被侵权的农民工。对于农民工的义务维权服务他一直开展至今。收到的感谢信与锦旗也很多。

        进京打拼的10多年中,尽管工作很忙,但他从未放弃的就是学习。2008年,他报考中共中央党校政治学在职研究生被录取;2009年9月开始在北京大学哲学系研修管理哲学和儒、道、佛等中国传统文化。周末往返于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国政法大学、国家行政学院等国内知名高等学府,向教授导师求学讨教。几番苦心终结硕果,通过学习,他精通了多科知识,透彻分析实事,领导、管理能力稳步提高。曾先后参与主编并出版了《现代领导智谋全书》、《领导党务通》、《领导政务通》、《孙子兵法》、《四库全书》、《周易新解》和《中国非公组织党建年鉴》等大型书籍均由国家级出版社正式出版发行,受到海内外读者热情欢迎。同时,扶刚先生还参与了诸多文化项目,如《中国新农村建设先进人物年鉴》、《党建通讯》、《三农通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文选》系列丛书和中华佛学、廉政文化等为主要内容的信息传播服务。

       多年的勤奋和不倦学习,胸有文墨怀若谷、腹有诗书气自华。扶刚先生慧智豁达、学养深厚,也使得他在工作之中游刃有余,深得人心。
       积10余年之心力,帮助众人,为大家共谋福益。而他本人却是安享清贫,从来简朴如初,不求显达。他虽没有为自己创造出的经济财富,却纵横人生几十载,荣辱不惊寻常事,本亦幸福。远播大爱,无愧天地,无愧朋友,无愧组织,回报恩人,感谢贵人,扶刚正在辛勤努力着……


 

2016-03-17 04:39:08

原始网页: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cd4e9540102widv.html

Report abuse

评论

您的评论
Question   Razz  Sad   Evil  Exclaim  Smile  Redface  Biggrin  Surprised  Eek   Confused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eyes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 Green

今日头条
最新故事

Register

Newsletter

Email this story
Share This Story:
Print this story
Email this story
Digg
Reddit
StumbleUpon
Share on Tumblr
GET ALERTS:

If you really want to ban this commenter, please write down the reason:

If you really want to disable all recommended stories, click on OK button. After that, you will be redirect to your options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