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ofile image
浏览次数

现在:
最近一小时:
最近24小时:
浏览总量:
揭开1-14岁孩子的成长密码!
Wednesday, April 6, 2016 17:03
% of readers think this story is Fact. Add your two cents.
0


 揭开1-14岁孩子的成长密码!耶鲁大学40年跟踪研究成果
文| [美] 路易丝·埃姆斯,[美] 弗兰西斯·伊尔克,[美] 卡罗尔·哈柏,[美] 西德尼
 
1-14岁,在生命长河各阶段,有什么样的身心特点,有什么样的独特气质,如画卷般展示出来?耶鲁大学格赛尔儿童发展研究所跟踪孩子们40多年,研究1-14岁儿童行为的变化与发展,得出的最终成果显示,人类行为的成长模式十分有规律,甚至可以相当准确地预料孩子在某种行为阶段之后将会是什么行为阶段。我们了解这段生命历程,既回顾了自己的过往人生,也必将照亮孩子的未来旅程!
1岁半到2岁半
反复穿梭于“和顺期”与“执拗期”
大约在1岁半到2岁半,孩子会反复地穿梭于“和顺期”与“执拗期”之间。因为孩子这时候成长迅速,这些周期也相对短一些。
2岁孩子
“不”字当头,打滚撒赖,一意孤行,占有欲强,自私霸道
其实,孩子的这些行为都只是因为,孩子开始有了自我的意识、意愿、意图。但他们不懂得表达,甚至他们自己也不甚明白他们自己的意图。
对待这么小的小宝宝,管教技巧主要以疏导、绕道为主。安全第一,不要告诉孩子不许玩不许碰。你自己把该锁起来的锁起来,该扣好盖子的扣好盖子。
你应该摸索孩子的生活规律,在孩子陷入可能导致坏情绪的陷阱之前,采取恰当措施,比如让孩子吃饱、睡觉、带到其他地方玩等。不要轻易让孩子讨价还价,尤其重大事情上不可以让步。
把孩子的很多“坏行为”,理解成孩子探索、学习的求知行为。从大约1岁半到2岁半前后,孩子会反复地穿梭于“和顺期”与“执拗期”之间。因为孩子这时候成长迅速,因此这些“周期”也相对短一些。
3岁孩子
友善,平静,充满安全感,易于接受,也乐于分享
虽然在3岁的时候,他一向强硬的拒绝态度减少了,取而代之的是分享或者依赖,但他也体会到自己的成长和能力的增强。他在肢体动作的控制上,已经相当成熟和舒畅。他步伐稳定,急转弯也不费劲。语言能力也发展得更好。
但好景不长,从3岁半开始到4岁,反抗成了这个时期的最大特征。3岁半是一个内向,焦虑,缺乏安全感,同时意志力极强的年龄。
3岁半的孩子非常没有安全感,甚至在他的生理发展上,也表现出不安全感,比如口吃、常摔跤、有时紧张得发抖。
他一方面缺乏安全感,一方面却又想支配外在世界。因为他无法控制自己的情绪,每天,他都在挣扎中过日子,生活过得很不愉快。他正在体验自己与别人的关系,以及自我这个个体。
许多孩子在这个年龄都有他想象的朋友,这些朋友有的是人,有的是动物。更有趣的是,恋母情结会在这个时候出现。
4岁孩子
心是活泼的,喜爱冒险,喜爱远足,喜爱刺激
他喜爱任何新鲜的事物,去接触不认识的人,喜爱到新的地方,喜欢新的游戏,新的玩具,新的活动和新书。对于大人所提的娱乐点子,再没有人比他们更有反应了。
4岁孩子发现大人虽然还是握有大权,但是并非全能,同时,他也发现自己很有力量。从他的观点看来,坏事未尝不可以做,屋顶不会因此而塌下来。
4岁的孩子经常开口闭口都是狗屎、大便之类的话。而到了4岁半,他开始学会了讨价还价。从这个时段开始,孩子也渐渐明白好事情的好或者坏。这个时期,他最高兴的事,莫过于在睡前,听一些小故事。
5岁孩子
开朗而愉悦,懂事了、讲理了,一心一意要做个好小孩、讨妈妈欢心
在这个年纪里,最令人喜悦的特质,就是他热爱生活,自得其乐,而且一直是看到生活的光明面。5岁小孩的生活总是跟现在、这儿息息相关。他非常在意他自己的房间、自己的家、所住的那条街道、邻居,以及幼儿园的教室。他对新的、陌生的事物没有太大的兴趣,也不会为了冒险而冒险。
5岁的孩子自然而然地变得安静了、有节制了、更顾家了。他喜欢遵守既定的规则、限制,对于别人已经尝试过的,或既成的事实,就觉得安心舒坦些。他最有趣的时间是现在,最喜欢的地方是这里。
5岁的小孩所以能够不惹麻烦,最重要的关键是,他已具有一种神奇的能力,可以判断自己什么做得到,什么做不到。
也就是说,他学会自我控制了,他会衡量自己的能力,把做得到的和做不到的事分得很清楚,判断得很准确,而且他就只尝试那些他认为一定办得到的。经过一次次的成功,他建立了自信。
5岁的小孩不会胡思乱想地担心事情,6岁的小孩则常担心放学后找不到妈妈。5岁的小孩会认为,妈妈一定在家的,不只现在在家,以后永远也会在家,他们理所当然地认为他自己和父母都是永生不灭的。
到了5岁半,会有一个重大改变。5岁半的特质是迟疑不决,懒散闲荡。但是5岁半时孩子的眼和手配合却不如从前那样快速、肯定。因此他经常把数字或者文字颠倒着写,所以最好不要在这个年纪教他读书写字。
6岁孩子
进入了暴风骤雨的人生第二叛逆期,个性极端两极化
他有本事在转瞬间讨厌刚才还满心喜欢的事情。他世界的中心不再是妈妈,而是他自己,他希望事事处处按自己的意愿。6岁孩子同时在很乖和很叛逆两个极端游走,把笔画或数字反写是很常见的6岁现象。
他什么事都争强好胜,难以忍受任何失败。而且他现在处于很容易受到伤害的敏感期。噩梦也会给6岁孩子带来很大的困扰。最大的问题是他与妈妈的关系也游走于两极之间,他既深深地依赖妈妈,又同时尝试要自己站起来,心理上希望他不用依赖任何人。
6岁孩子,对“自己的东西”和“别人的东西”的分别还不是很清楚,因此顺手拿走别人的、他喜欢的东西,是惯常现象。
7岁孩子
不再像6岁时那样和你顶嘴,却也不那么喜欢与人交往
他往往记性不佳,容易分心,工作起来磨磨蹭蹭,对帮忙做家务不感兴趣。别人要他做什么事时,他往往老半天不回答,也不行动。他生活在自己的秘密花园里,充满了感伤的基调。他会觉得别人不喜欢他,有意找他麻烦。7岁孩子很容易把什么都朝坏的方面想象。
7岁孩子很在意上学不迟到、作业及时完成、自己的东西自己收到自己的地方,孩子从这时候开始,懂得在意别人怎么评价他了。准确地说,他开始很在意老师怎么看待他,开始有心想做个让老师满意的好学生。
而且,他的心智成熟到需要自己的空间的时候了。这就是他喜欢把自己的东西收到自己的地方的原因。如果能够,这时的孩子需要自己的桌子、自己的抽屉、自己的箱子、自己的床。
7岁孩子不但字迹变得小了很多,还喜欢专门琢磨很细小的东西,这是因为他们的眼睛和大脑配合的发育到了这一阶段。他会喜欢凑得很近很近地看,哪怕他的眼睛碰到那东西了。
7岁孩子很在意自己在家庭中的地位和价值。虽然道德观念的建立要到8岁才开始形成,但7岁娃已经开始出现建立道德感的萌芽。他开始在意不能去拿别人的东西(虽然偶尔他也还是会拿);不能说谎、骗人,做错了什么不去抵赖、推委;而且他会很有意愿地遵守规则,恪守无误。
8岁孩子
“招牌特质”是性格外向而开朗
和7岁孩子的沉郁退缩完全相反,他充满活力,喜欢冲上去迎战一切困难和挑战,而且做起事来爽快多了。另一个和7岁完全相反的,是忽然变成话匣子了。
他对自己对别人的要求都忽然严格起来,甚至可以说是很苛刻。这种“审视”也使得他对自己力所能及的范围有相当准确的判断。这带给8岁孩子的另一个里程碑式的成长,是他们开始建立起道德是非观念,开始明白事情与事情之间的因果关系。
他非常愿意做好孩子,愿意把事情做好,愿意遵守规矩。他对好与坏的观念,不再局限于父母是否允许怎么做,而是根据他萌芽的因果逻辑关系,初步建立起了是非观念。在此之前,孩子对“好”与“坏”的判断来自于父母“准许”或者“不准许”。
8岁孩子对“对与错”的看法已经不再是单纯的“好与坏”的两极,他的思维开始丰满起来。他很在意他对自己的感觉,也很在意别人对他的感觉。他会竖着耳朵听大人聊天时怎么评价他,或者揣摩他们说话时的脸色,非常希望得到别人的认可和夸奖,对别人的批评则非常敏感。于是当他受到指责批评时,他往往先找理由或者先责怪别人,好让自己容易承受些。
8岁孩子是情感上最需要妈妈的年龄。他非常需要妈妈分享他的思考、幻想、对话、游戏。他总喜欢和妈妈在一起,包括一起劳作、玩耍、聊天、读书,这让他觉得他“全部占有”着妈妈。妈妈无论怎么忙,都一定要每天至少拨出半个小时,全心全意满足孩子“全部占有妈妈”的心理需求。这会帮助孩子顺利度过对妈妈的心理依恋期,为孩子坦然走向9岁的独立打好基础。
他这时充满了探索与探险的兴趣,空间感觉也扩展了很多。他喜欢地理,喜欢研读甚至利用地图。不过需要特别注意的是,8岁孩子受伤的比例,是所有年龄层中最高的。
8岁孩子对父母之间的关系很敏感。他对家里发生的事开始关注起来,包括关注大人的电话、信件、闲聊,试图找到在家庭中的位置。他很喜欢和同龄的孩子玩,喜欢和同性别的孩子玩。这时的友情是真正的双向友情,因为他不再单纯以自我为中心,开始留意别人怎么做怎么想。他不但愿意为别人效劳,也希望别人能像他一样愿意回报他。
9岁孩子
独立而执着的年龄,学习能力跨越提高的一年
在此之前的数年间,每升高一年级,功课要求的难度比上一年都似乎只是增加一点点。而现在却遇到了一个巨大的跨越:要胜任四年级的功课,不但需要孩子具备新的思维方式、新的抽象观念,还需要孩子用全新的方法来运用以前学过的、如今或多或少能记住的一些知识。
老师们都很清楚,对四年级小学生的要求是一种跨越式的提高,但是,许多家长却并不了解这一点。因此,假如过去一直学得很好的孩子,如今忽然出乎意料地变得学习很吃力,这往往会令家长感到十分不可思议。
尽管不少九岁孩子的确面临着相当严峻的课业要求,但是,更多的孩子还是喜欢上学的。早上起床准备上学的一整套惯例,到了现在已经变得相当顺利,很少再有焦头烂额的忙乱了,而且大多数的孩子都已经自己承担了做好准备去上学的许多事情。
不过,话虽如此,一个九岁的小小少年还是有可能丢三落四,哪怕他头天晚上已经做好了准备,该拿的东西都放到了妥当的地方,可是,在去学校的时候,该带的东西他也仍然可能没有带齐全,你还是要不时地提醒他才好。
孩子回家聊学校的话题可能比以前更多了。他尤其喜欢聊他自己的某些成功的、突出的表现,也喜欢聊聊学校发生的某些特别事情。
由于成就感对于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来说相当重要,因此小男生和小女生往往都变得十分好强,不论是做功课还是玩耍,他们都不愿意失败,都要竭尽所能。

10岁孩子
生活非常美好,是一个行动孩子,而不是一个思考孩子
孩子给人的感觉就仿佛9岁和10岁之间真的有个分水岭,一旦跨过去孩子就登上了一座新的山峰,来到一个全新的地域,进入了一个全新的从10岁到14岁的成长周期。当然,有些孩子在这片新地域里还站不太稳,他们尚未做好充分的准备。
总的来说,10岁孩子的日子比9岁时好过多了,尤其是他可以“做更多的事情”了。10岁的孩子是一个行动孩子,而不是一个思考孩子。随便一个简单的事情就能带给他很大的快乐,比如说晚饭后可以出去玩、没有家庭作业、光顾一个儿童乐园⋯⋯
惧怕的情绪少之又少。以前怕狗、怕黑的孩子,根据10岁孩子的报告,实际上他们自然而然不再害怕这些了。
10岁孩子最常见的情绪表达,是生气,这够让你意外吧?这个心满意足的、乐于合作的、可爱的小小10岁孩子,生起气来,那叫个火山爆发,又快又猛,甚至又踢又咬。如果他能控制得稍微好一点,他会张口大骂,会哇哇大哭,也会一边狠狠跺着脚一边哇啦哇啦骂着回到自己屋里去。
尽管10岁的孩子也会气得哭,不过总的来说他们觉得“都多大了,哪能哭呢”,所以,这个年龄的眼泪是最少的。一个男孩子可能很坚定地告诉你,“要是割破了哪里,或者他们不带我去哪里,我才不会哭”,可是如果爸爸死了,他还是会哭的。刚才还雨泪滂沱的孩子,转眼就可以这么淡定地跟你侃侃而谈。悲伤有时候会令他们落泪,不过不常有,他们倒是更容易被气得大哭。
10岁孩子可能会伤心,当然通常不会伤得太深。如果谁伤了他的心,有些孩子会“哭着回家” ,也有些孩子装得若无其事,很快镇静下来,掩饰自己的难堪。
11岁孩子
时刻处于动态的年龄,状态不稳定
11岁的孩子在自我照料和日常作息方面,不会刻意做有规律的事情。
在情绪方面,叛逆的苗头已经生长。11岁的孩子自我意识在成长,独立意识增强,反复无常是常态,家长要予以理解。
在活动与兴趣爱好方面,对抗性增强,不愿独自玩耍。在学校,开始十分严格地要求老师,老师们也面临挑战。

12岁孩子
性格和行动都处于较理想状态,青春期初期各项特征凸显起来
12岁孩子自我照料和日常作息已让大人省心不少,负面情绪减少是这个年龄的主要特点。他们自信独立、善解人意,并有了自我主张。
在人际关系方面,与家人关系缓和,异性之间不再排斥,同时兴趣广泛,偏爱集体活动。对学生生活充满了热情,甚至热情过度。
在道德方面,他们多了一丝思考,少了一丝冲动。
13岁孩子
自我性格纠结的一年中,动手能力频频闪现灵光
13岁的少年在奔向青春的大道上会来个突然转向或者急刹车。他一改12岁时的阳光、沉稳,再度陷入纠结的状态。不愿与人交往,内向,有点退缩,不愿被别人窥探。
他虽然不喜欢与成年人打交道,但看待问题已经有了自己的独到见解。这时的他开始懂得克制自己,不会吃起来没完没了,基本上能做到按时上床睡觉。
虽然他这时的性格阴郁,悲观,隐秘。可是,在动手方面,他们频频闪现灵光,喜欢敲敲打打,自己动手修理和制作东西。
总体来说,13岁的少年已经明显显露出青春期少年的特点。

14岁孩子
充满朝气的一年,但不能忽视发生的意外事件
当他从拧巴的13岁迈入14岁的年龄时,在这个充满生气的一年,你会看到角色多变的少年。他热爱学校,热爱与人交往,愿意让自己的生活变得十分充实。
14岁的他包容性更强,而不再像一年前那样,对看不惯的事情也较少大肆批判。
尽管14岁的孩子具备这么多优点,但不能忽视这时候有些男孩和女孩会接触毒品,在性方面,14岁的年青人由于没能获得足够的知识与信息,会遇到意外怀孕、堕胎等诸多问题。
这时候,家长如何面对和管教孩子在性方面的问题是非常必要和棘手的事情。好在,14岁的年青人绝大部分都会表现出更强的责任感,这是值得让人欣喜的事。
(本文选自成长频道- [美] 路易丝·埃姆斯,[美] 弗兰西斯·伊尔克,[美] 卡罗尔·哈柏,[美] 西德尼·贝克的著作《你的N岁孩子》,江西科学技术出版社,2013年)

0-18岁孩子成长规律》解读
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心理健康与教育研究所所长边玉芳

0岁~6岁

*感知是孩子所有认知活动的开端。鼓励孩子爬行、多与孩子游戏,可促进孩子感知觉发展。
*孩子大脑快速发育,包括大脑皮层的发育、大脑两半球功能专一化。孩子“坐不住”是由于大脑发育不完善,抑制力差所致。
*孩子的动作发展遵循头尾原则、远近原则和顺序原则。
*孩子说谎是其心理发展的一种表现。孩子说谎可以分为想象型说谎、虚荣型说谎、自卫型说谎。
*孩子的分享行为于2~4岁的孩子开始萌芽。5~6岁的孩子分享行为飞速发展。
*初入幼儿园,孩子出现分离焦虑是正常的心理现象。分离焦虑一般经历强烈反应阶段、调整波动阶段、基本适应阶段与二次适应阶段。
*3~6岁是培养孩子情绪调节能力的重要时期。 
*1~2岁主要培养孩子独立饮食和排便的习惯。3~4岁是孩子行为独立性发展的重要时期。4~5岁是孩子情感独立性发展的重要时期。 
*1岁半到2岁孩子的坚持性开始萌芽,但坚持性水平较低。3~5岁对培养孩子的坚持性非常重要。 
*4岁左右是促进孩子自信心发展的重要时期。 
*3~4岁是培养孩子抗挫能力的重要时期。 
*3~5岁是孩子自我延迟满足能力发展的重要年龄。
*3岁前不要逼迫孩子识字,应重点培养口头语言表达能力。
*对婴幼儿而言,与阅读活动有关的任何行为都可算是阅读行为。合作式亲子共读模式有利于培养孩子的阅读策略、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
*0~3岁的孩子能区分数的多少。3~5岁的孩子能区分不同形状的图形。6岁左右的孩子可以初步认识一些立体图形。 
6岁~12岁

*小学阶段,虽然大脑的发展速度不如婴幼儿时期那么快,但小学生大脑的发展仍快于身体其他部分的发展,并且仍然具有很强的可塑性。
*小学生集中和控制注意力的能力仍然较弱。7~10岁的孩子可以连续集中注意力20分钟,10~12岁25分钟,12岁以上30分钟。
*小学生的记忆从无意记忆、机械记忆逐渐发展为有意记忆、理解记忆,并学会使用简单的记忆策略。
*低年级孩子不太能进行系统观察;中年级孩子能按一定顺序进行观察;高年级孩子观察时能抓住重点,能发现事物间的逻辑联系和因果关系。
*随着年级升高,孩子的学习动机呈下滑趋势,从外部动机转化为内部学习动机。
*学习分化在中年级开始出现,在高年级加剧。
*小学阶段,孩子的自信来自于重要感、自我胜任感、外表感三方面。
*小学阶段孩子的说谎与诚实有关。
*小学生已能理解他人的情绪状态并对情绪进行合理的解释。
*中高年级的孩子逐渐学会独立调节情绪,对承认的依赖性减小。使用的情绪调节方法从以情绪为中心逐渐向以问题为中心变化。
*小学阶段孩子对家长的依赖性降低,在高年级亲子关系发生急剧变化,比较紧张、容易产生冲突。
12岁~18岁

*中学阶段,孩子的性生理逐渐成熟。
*中学阶段孩子脑区发育的不平衡使孩子情绪体验增强、情绪控制能力较弱,因而情绪多变、不稳定。
*追求情绪自主是青春期孩子情绪的基本特点。
*中学生叛逆行为是逆反心理的外部表现,主要有三种类型:暴躁型、沉默型和阳奉阴违型。
*性好奇和性冲动是青春期男孩重要的性心理特征;性意识觉醒使女孩从“异性疏远期”进入“异性接近期”,十分关注自己的形象。
*中学阶段是改变父母教养方式的重要契机。
*中学阶段,有一定的亲子冲突是正常的,言语和情绪冲突是中学阶段亲子冲突的主要形式。
*中学阶段,自我评价降低。
*中学阶段孩子自身产生负责任的要求,是责任感培养的关键期,一旦错过很难弥补。
*中学阶段培养自主选择和决策的能力十分重要。
*中学阶段是领导力发展和培养的关键时期。
*中学生进入异质社交阶段,异性交往需求增加。
*中学阶段,师生关系的亲密性减少,冲突性增加。
*中学阶段,内部学习动机更重要,学习动机中的回避失败倾向明显,获得尊重和自我实现的需要是中学生的重要学习动机。

      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我们常常不确定,不同年龄段的孩子应该学习哪些东西。比如,很多次,我看到家长试图和两岁的孩子讲道理,想要说服孩子什么样的举止才是合宜的,才能让他人接受。可是两岁的孩子,他们的大脑还不具备分析因果的能力,所以任凭家长讲再多的道理,孩子也无法理解。
       为了给家长们一个参考,我拟出了一份儿童的年龄与相应行为能力的对照表。家长可以此为参照,判断什么样的期望是合理的,什么样的是不现实的。之后,我也会给大家提供一些教育方法的建议,让读者们能明确什么样的方法有助于孩子认知、社交能力及心理的发展,什么样的方式会阻碍其发展。
       父母在培养孩子与他人交往的过程中,可以下面对照表的内容为参考。每章的结尾,我也列出了不同年龄段孩子能胜任的一些具体事务,让你在训练之中能做到心中有数。


儿童的年龄与相应行为能力的对照表

孩子从0—18岁的教育过程应如何把握
文|阚兆成
 
       孩子从出生、上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大体需要18年时间,在这18年中,每个环节都十分重要,但从出生到小学这段时间尤为重要,这是给人生打基础的关键阶段。
       1、为什么说3岁之前非常重要?这是因为3岁之前是神经系统发育最快的阶段,特别是大脑发育特别快,人出生3个月时大脑是成人大脑重量的一半,3岁时大脑已接近或达到成人的重量。大脑是神经中枢,是一个人智力、心理、生理活动的总司令部,发育最快的时段当然是最重要的时段。这个阶段的教育不是学习所谓的知识,而是伴随着神经系统的快速发育,要给孩子声、光、感等方面的良性刺激,譬如,每天让孩子听20分钟优雅的音乐、20分钟爱意绵绵、抑扬顿挫的故事,促使神经系统健康发展。
       2、为什么说幼儿园小学化是错误的?这主要是从人的注意力、学习系统性等方面来讲的,3岁至5岁的孩子注意力一般在10–20分钟左右,上课要向小学生一样,即违背人的成长规律,孩子也坐不住。另一方面,幼儿园的小孩子,还分不清什么是学习,什么是玩,只要感兴趣,他们就愿意干,他们还不具备系统性、规范性学习的能力,因此,幼儿园是在玩中学、学中玩的过程中接受教育和训练的。
       3、目前幼儿园搞的知识教育、特色教育、活动课程多样化的安排是有问题的。幼儿园既不是什么也不学,又不是像小学生那样学知识、学英语、学特长。关键问题要明白幼儿园是干什么的?也就是幼儿园的培养目标是什么?幼儿园最重要的任务就是建立秩序意识和习惯养成,所有教学内容和所有活动都要指向这样的目标。否则,做的越多错的越多。打着特色旗号的幼儿园问题一般出在目标指向错误上,这类幼儿园往往在重特色却丢了根本。好的幼儿教育应当把孩子养成的10几个重要习惯分解到三年六个学期,由易到难,每个学期系统、规范、精力集中的强化2至3个重要习惯,上小学前完成10几个人生必备的重要习惯培养,这样的幼儿园可谓是功不可没。当然习惯要在学习和活动过程中完成,这是很多幼儿园把握不准,而且容易出现小学化倾向的重要原因。
       4、小学是人生最重要的学段。经常听到有些家长说,小学孩子好点、孬点无关紧要,上了初中再抓也不晚,这个观点是极端错误的,会毁掉孩子的一生。小学是人生的奠基阶段,大家都知道盖大楼打基础的重要性,人生打基础也是如此,小学的重点不是在考多少分,而是打下好的学习基础、养成好的学习习惯,好好写字、规范作业、多看书、多背好的文章,基础性、工具性知识背牢记死。小学习惯好的孩子上了初中家长就基本不用太操心了,基础不好的孩子,上了初中后是家长头疼的开始。四年级是学习的关键期,学习习惯大体形成,日本科学家研究显示,小学四年级到高中三年级,绝大多数孩子的习惯是不加分的,因此,小学四年级前,所有的学习习惯要基本培养完成,否则后面的学习就费劲了。
       5、初中的重点是实现思维转换。小学生学习是以形象思维为主的,然而,上了初中就逐渐过度到以抽象思维为主的阶段了,微观、抽象的内容越来越多,分子、细胞、符号、字母、空间等知识大量出现,这既是教的重点又是学的难点,哪位老师突破的好,他的教学成效就好,哪位家长看明白这一点,及时化解孩子困难和疑惑,不要形成夹生饭和拦路虎,孩子就能顺利适应并学得轻松愉快。
       6、上高中不是选最好的学校,而是选适合孩子层次和能够实现升学愿望的学校。举例说明一下,在一个县里,可能有三所高中,分别为重点、中游、一般,重点高中每年考上一本的学生500人左右,中游高中考上150人左右,一般高中考上20人左右,这个县高考升上一本的学生大体700人。那么,这个县中考前1000名的学生应该如何报志愿呢?我认为,前600名报重点是明智的,尽管600到1000名都能上重点高中,但前提是该校只能考500左右的一本,因此,在600到1000名的孩子报重点高中升一本的可能性几乎是0,但600到1000名的孩子如果报中游和一般高中,还有接近200个一本在等着你呢,特别是700到900名的学生上一本的概率不仅不是0而且是80%以上。
       因此,上高中报志愿大有学问,好学校并非最好选择,不能为了面子葬送孩子的前程。也不能认为孩子还有潜力去赌一把,谁家的孩子没潜力,前600名的孩子潜力更大,你有把握比得过他们吗?我听有些家长说好学校学习氛围好,学生之间的相互影响有一定作用,这一点是对的,但氛围在学习中是次要因素,学习态度、方法、动力是重要因素,每所学校的升学人数是基本稳定的,家长给孩子做出的不同选择就会有不同的结果,一定要把道理想通想明白,否则,孩子将来是会埋怨家长不称职的。
       以上观点是个人管见,教育孩子是个天大的事,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可以交流、沟通,也可以质疑、批判,只要对孩子有利就是好的建议。

 

2016-04-06 17:00:26

原始网页: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0bfac9d0102wjl2.html

Report abuse

评论

您的评论
Question   Razz  Sad   Evil  Exclaim  Smile  Redface  Biggrin  Surprised  Eek   Confused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eyes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 Green

今日头条
最新故事

Register

Newsletter

Email this story
Share This Story:
Print this story
Email this story
Digg
Reddit
StumbleUpon
Share on Tumblr
GET ALERTS:

If you really want to ban this commenter, please write down the reason:

If you really want to disable all recommended stories, click on OK button. After that, you will be redirect to your options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