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ofile image
浏览次数

现在:
最近一小时:
最近24小时:
浏览总量:
日本隐匿“导弹摧毁令”暗藏鬼胎
Wednesday, May 4, 2016 7:54
% of readers think this story is Fact. Add your two cents.
0


——日本天天“蒋”【5月5日(星期四)篇】

  朝鲜“导弹”接连不断,日本“惊恐”提心吊胆。最近,日本政府相关人士透露,考虑到朝鲜可能将配合5月6日开幕的朝鲜劳动党全国代表大会而做出挑衅行为,日本政府决定延长原定4月底结束的拦截导弹的“摧毁措施命令”有效期限,将继续在东京都防卫省大院内、自卫队朝霞基地和习志野基地等7处地方部署“爱国者-3”地对空拦截导弹。此外,搭载“SM-3”海基拦截导弹的海上自卫队宙斯盾舰,也可能再次被部署在日本周边海域。

  对于这次延长“摧毁(导弹)措施命令”,日本政府给出的理由是,近来朝鲜发射弹道导弹倾向于不提前预告,因此自卫队不得不采取接近于实战的对应措施。保护国民的生命是政府的首要任务,所以我们必须切实做好能应对任何事态的准备。

  “时刻保卫国民”,理由看似很充分,但是追踪新闻,我们发现,日本政府这道“导弹摧毁令”是在1月28日下达的。3月16日,因为怀疑朝鲜会在已故主席金日成诞辰发射“舞水端”中程弹道导弹,日本防卫相中谷元命令继续维持“导弹摧毁令”。从下达命令到维持命令,再到此次延长命令,日本政府均未对外公布。

  再追溯以往,我们还发现,日本政府隐匿导弹摧毁令已经不是第一次了。2013年4月和2014年4月,日本政府都下达过“摧毁(导弹)措施命令”,但均未对外公开。而日本政府过去3次公布“摧毁措施命令”都是在第二次安倍政权成立以前。至于为什么不公开,日本政府官方没有任何解释,只是相关人士透露,因为担心暴露日本自卫队探知导弹发射的能力。

  曾几何时,朝鲜“导弹”已经越过日本上空了,日本的防空警报仍未响起。但是,日本自卫队探知导弹发射的能力如何,不是目前探讨的话题。只是日本隐匿“导弹摧毁令”将成为新常态,日本政府举动背后或另有所图。

  首先,谋求军事部署长期化。构筑一个美式反导系统是日本政府的长期计划。为了打造日本自有的反导体系,日本政府需要多地点、多种类、多层次地部署各类反导设施。除了“爱国者-3”和“标准-3”两种拦截导弹,日本政府还打算引进“萨德”反导系统。当然,这些先进的“反导”系统停放在仓库里,是起不到任何作用的,需要在各种“实弹练兵”中擦亮弹头。

  其次,避开民众的有力监督。日本政府“强军壮武”的动向已经引起日本民众的极大担忧,国会门前集会抗议经久不歇。在振兴经济措施不力、百姓家庭收入缩水而国会选举日趋临近的情况下,任何刺激民众神经的举动都可能导致“选情”崩盘。既然如此,索性来个“黑不提白不提”,让基地大院里的军情静悄悄。

  “悄悄地进村,打枪的不要”。在传统抗日影视作品中,人们经常会听到日本鬼子嘴里念叨这句话,意思是“不要打草惊蛇”,企图给抗日武装力量来个措手不及。如今,日本政府真的演起了“悄悄进村”的把戏。当一座座导弹发射架矗立在那里,民众“视而不见”;当一辆辆军车穿过市区,民众习以为常;当一个个扩军强兵法案顺利获得通过,民众再也无法合力阻挠时,蛰伏了半个多世纪的日本军国主义,或许真的会给日本社会、亚洲稳定乃至世界和平来一个突然袭击,措手不及。
 

2016-05-04 07:52:05

原始网页: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15fb6320102waza.html

Report abuse

评论

您的评论
Question   Razz  Sad   Evil  Exclaim  Smile  Redface  Biggrin  Surprised  Eek   Confused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eyes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 Green

今日头条
最新故事

Register

Newsletter

Email this story
Share This Story:
Print this story
Email this story
Digg
Reddit
StumbleUpon
Share on Tumblr
GET ALERTS:

If you really want to ban this commenter, please write down the reason:

If you really want to disable all recommended stories, click on OK button. After that, you will be redirect to your options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