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ofile image
浏览次数

现在:
最近一小时:
最近24小时:
浏览总量:
司马昭,宽厚仁慈的军事家
Wednesday, September 28, 2016 16:54
% of readers think this story is Fact. Add your two cents.
0


司马昭,宽厚仁慈的军事家

因荒淫残暴的皇帝曹髦那句:“司马昭之心,路人所知也。”司马昭从此被钉上耻辱桩,并成为心术不正者的代名词。其实,司马昭是位值得肯定的英雄人物,从寿春平叛战、灭蜀之战均可看出。

诸葛涎字公休,诸葛丰后人,诸葛玄之子,诸葛亮的堂兄弟,在魏国曾任荥阳县令,御史中丞、尚书、因言过其实和多次任人唯亲被魏明帝免官。魏明帝死,受征西将军夏侯玄偏爱复职,迁扬州刺史,之后担任征东大将军,进封高平侯,都督扬州,成为曹魏政权的封疆大吏。

由于夏侯玄参涎与张缉的政变阴谋,密友邓飏是曹爽死党,过从甚密的王凌、毌丘俭在东南发动叛变被灭族,诸葛涎生畏惧,为应付突然事变,倾尽家产赈济民众收买人心,厚养轻侠仗义的死士数千。

公元256年(魏甘露元年)冬,东吴兴兵抢夺寿春所属的徐堨,魏吴之战不可避免,以诸葛涎所辖兵力,防守徐堨绰绰有余,他却将此看成扩大实力的极好机会,请求增援十万兵力防守寿春,并请求临淮河修筑新城防。违背情势的过分请求,暴露出背后的真实意图。考虑到诸葛涎是资深望重的旧臣,司马昭决定软处理可能发生的事变,征调他回洛阳担任司空,这既能防患未然,也是对他的保护。诸葛涎对剥夺兵权十分恐慌,怕回京成为刀俎鱼肉。为争取主动,索性公开扯旗造反,先发制人攻陷扬州,刺杀刺史乐琳,收乐琳降兵四五万,还收编淮南淮北数县屯田官兵十余万,囤积的粮食也足够一年之用,并派吴纲与东吴勾结。东吴对意想不到的突然事变欣喜若狂,立即派魏国降将文钦率军驰援,并派大将全怿、全端和降将唐咨等率军北上。为了笼络诸葛涎,东吴授予他左都护、假节、大司徒、骠骑将军、青州牧、寿春侯等军衔、官衔、爵位、名义等。诸葛瞻投降,东吴势力就发展到淮河流域,魏国将没有稳定可言。军事实力的此消彼长,会使军阀混战更加剧烈和频繁,司马昭不能坐视叛乱发生和东吴强大,一场叛乱和平叛战已箭在弦上。

诸葛涎叛变朝野震动,大臣纷纷主张迅速出兵予以平定。担任大将军一年的司马昭临乱不惊,他说:“诸葛涎会吸取毌丘俭轻率叛变招致全军覆没的教训,必然要同东吴勾结,结成较大的军事力量还需要时间(这给我们提供了时间准备),我将调动四方兵力,动则要取得全胜。”考虑到根基尚未巩固,为避免远征东南时变生肘腋,内外受敌,积极备战的同时,请求皇帝曹髦和皇太后“御驾亲征”。把皇权监督在军权之下。

公元257年(甘露二年),司马昭率领青、徐、荆、豫及关内军队26万(号称50万),迅速推进到寿春并四面合围。部众主张急攻孤城,速战速决。司马昭说:“寿春城防坚固,兵力众多,急攻会造成巨大伤亡。若东吴从后边掩杀过来,我腹背受敌,这很危险。今三叛(诸葛涎、文钦、唐咨)聚集城内,已有全歼的可能,想方设法留住他们,可坐取胜利。为将伤亡降低到最小程度,魏军依仗兵精将广的优势,在寿春城外深沟高垒,摆开持久战架势,反客为主围而打援。

诸葛涎被围后日坐愁城,只能等待援军到来。东吴要扩大战果,将势力推进到淮河流域,当然要全力以赴解寿春之围。全怿、全端奉命从外围突进,围城魏军虽以逸待劳,一时竟不能抵御吴军锋芒。司马昭斩了临敌萎缩的将军李广、称病不出的泰山太守常时,战况立即根本改观。东吴大将军朱异率领万余兵马突进重围,被石苞、州泰部在黎浆击退,将军胡烈出奇兵突袭都陆,烧毁了吴军粮草,石苞又乘胜追击,东吴朱异部溃不成军。吴军统帅孙琳见大势已去,不敢在江北久待;为推卸失败责任,为给诸葛涎留下幻想,处死败将大将军朱异率兵东归。司马昭对形势了如指掌,指出孙琳杀朱异退军,是为了坚定诸葛涎决心,此时诸葛涎有三个选项:一是守城待援;二是冒险突围;三是希冀魏军粮草不支主动撤军。进而分析说,诸葛涎要旷日持久地坚守孤城,必然为节约粮食而放出百姓,静等局势发生变化。针对诸葛涎心理活动,司马昭将羸弱士兵派往淮北,发给每人三升大豆,暗示敌人魏军缺粮。这一招果然见效,文钦等听到消息,盲目的乐观起来。兵不厌诈,司马昭索性将戏做足,更以羸弱士兵暴露在敌人的眼皮底下,到处放风说:吴国援军就要到来。已被麻痹的诸葛涎以为解围只在早晚之间,于是让士兵放开肚皮吃饭,以便反攻时勇猛作战。

诸葛涎愚蠢轻信为失败埋伏笔,不久城内因缺粮发生内乱,东吴援军却杳如黄鹤。槽里无食,猪都要互相撕咬,更别说人。无策可谋无计可施,文钦要杀主张突围的将领蒋班、焦彝,二人遂率部出降。适逢其时,东吴将领全端之侄全仪送母亲到寿春避祸,司马昭采纳钟会建议,伪作书信寄给全怿全端,全怿全端兄弟五人看到书信,畏惧东吴惩罚率部投降。

文钦与诸葛涎本就不和,及至穷途末路又相互倾轧,军事会议上因意见不同,诸葛涎不权衡利弊得失,不顾大敌当前的严重形势,很不理智地杀了文钦。文钦之子文鸯、文虎为报父仇,立即率部进攻诸葛涎,失败后率部投降魏国。司马昭没有接受部下杀掉文鸯、文虎的建议,反将两人封为将军,赐爵关内侯,让两人领着几百名士兵绕城喊话:“文钦之子都没有被杀,你们还担心什么?”这一招十分见效,寿春城内的叛军“喜且忧,又日饥困,涎、咨等智力穷”(以上均见《三国志·诸葛涎传》及《晋书·文帝本纪》)

文鸯部众向寿春城喊话,城上士兵并不曾向下射箭,表明守军士气完全涣散,都在考虑自己的出路,攻城时机已经成熟,魏军架云梯鼓噪登城,城内守军竟没有敢动者!唐咨、王祚及万余吴军只好放下武器自缚投降,寿春平叛战结束。诸葛涎见军心尽散,大势已去,只好率亲兵突围,为魏将胡奋所斩。

三国史上,脍炙人口的赫赫战例固然不少,有以少胜多的官渡之战、赤壁之战、有冒险犯难远征辽东,有水淹七军,有一把火取胜的的夷陵之战,还有后人杜撰的七擒七纵。相比较,大概是漫天雾霾遮罩了司马昭面目,寿春平叛战鲜为人知。

仔细观察,此役有以下特点:一、虽是诸葛涎率领二十万大军的叛变,更有东吴的全力支持,然而司马昭料敌如神,从容以对,游刃有余。二、此役围而不打,静等内变,以极小伤亡取得重大胜利,使东南半壁江山转危为安。三、特别是对战争俘虏的处理令人感叹。中国历史上,有过秦将白起坑杀赵国40万俘虏,项羽坑杀秦国20俘虏的残酷记录;即令是乃父司马懿,也有屠城的不光彩记载。公元238年(魏景初二年),司马懿奉命平定辽东公孙渊叛变,攻克襄平(今辽宁辽阳市)后,将全城十五岁以上男子7000人全部杀掉,还将尸体摆着称为“京观”,用以警告辽东民众。司马昭不然,攻克寿春后,唐咨、孙曼等率部万余人投降,司马昭将他们调到三河附近去屯田,有人建议说:“这些吴兵家在江南,万不得已中投降过来,一有机会会逃跑回去,还是坑杀了为好。”司马昭没有接受残酷的建议,劝说道:“即令他们从三河逃回东吴,足以让东吴民众看到国家的宽宏大量,(有什么不好?)。”(《三国志·诸葛瞻传》及《晋书·太祖文帝》)

宁可见到降兵逃跑回去壮大东吴的军事力量,也不愿杀害俘虏,这是难能可贵的仁者胸怀,司马昭之心,世人可见。

 

2016-09-28 16:52:04

原始网页: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cd4e9540102wwm4.html

Report abuse

评论

您的评论
Question   Razz  Sad   Evil  Exclaim  Smile  Redface  Biggrin  Surprised  Eek   Confused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eyes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 Green

今日头条
最新故事

Register

Newsletter

Email this story
Share This Story:
Print this story
Email this story
Digg
Reddit
StumbleUpon
Share on Tumblr
GET ALERTS:

If you really want to ban this commenter, please write down the reason:

If you really want to disable all recommended stories, click on OK button. After that, you will be redirect to your options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