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ofile image
浏览次数

现在:
最近一小时:
最近24小时:
浏览总量:
健康源于“七情六欲”!
Thursday, November 10, 2016 19:42
% of readers think this story is Fact. Add your two cents.
0


中医认为:人的健康之本在于“七情六欲”!
   《礼记·礼运》:“七情:喜怒哀惧爱恶欲。六欲:生死耳目口鼻。 世界卫生组织的《维多利亚宣言》告诉人们健康的十六字真言是:“合理膳食、适量运动、戒烟少酒、心理平衡”。其中心理平衡主要是指人的情绪要平衡,多些喜,少些怒、忧、悲、惊等,这样才会使身体更加健康、生活更加幸福。人之六欲其中有健康的欲望,也有不健康的欲望,应当想办法增强健康的欲望,克制那些不健康的欲望,这样可以使自己的心情更愉快,生活更幸福
中医所说的“七情六欲”指什么?
    七情六欲是指人们与生俱来的一些心理反应。不同的学术、门派、宗教对七情六欲的定义稍有不同。但是所有的说法都承认七情六欲是不可避免的。《佛学大词典》中,七情是指一般人所具有之七种感情:喜、怒、哀、惧、爱、恶、欲。《礼记·礼运》说:“喜、怒、哀、惧、爱、恶、欲七者弗学而能。”可见,情是喜怒哀乐的情感表现或心理活动,而欲是七情之一。佛教的“七情”竟与儒家的“七情”大同小异,指的是“喜、怒、忧、惧、爱、憎、欲”七种情愫,把欲也放在七情之末。
    中医理论稍有变化,七情指““喜、怒、忧、思、悲、恐、惊”七种情志,这七种情志激动过度,就可能导致阴阳失调、气血不周而引发各种疾病,令人深思的是,中医学不把“欲”列入七情之中。 中医认为,这七种情态应该掌握适当。如果掌握不当,例如大喜大悲、过分惊恐等等,就会使阴阳失调、气血不周,从而这种精神上的错乱会演变到身体上,形成各种病。

    那么,什么是六欲呢?《吕氏春秋。贵生》首先提出六欲的概念:“所谓全生者,六欲皆得其宜者。”那么六欲到底是什么东西?东汉哲人高诱对此作了注释:“六欲,生、死、耳、目、口、鼻也。”可见六欲是泛指人的生理需求或欲望。人要生存,生怕死亡,要活得有滋有味,有声有色,于是嘴要吃,舌要尝,眼要观,耳要听,鼻要闻,这些欲望与生俱来,不用人教就会。后来有人把这概括为“见欲、听欲、香欲、味欲、触欲、意欲”六欲。

七情六欲与五脏的关系?
    1、怒伤肝。怒是较为常见的一种情绪,怒则气上,伤及肝而出现闷闷不乐、烦躁易怒、头昏目眩等,亦是诱发高血压、冠心病、胃溃疡的重要原因。
    2、喜伤心。喜可使气血流通、肌肉放松,益于恢复身体疲劳。但欢喜太过,则损伤心气。如《淮南子·原道训》曰:“大喜坠慢”。阳损使心气动,心气动则精神散而邪气极,从而出现心悸、失眠、健忘、老年痴呆等。《儒林外史》中,描写范进老年中举,由于悲喜交集,忽发狂疾的故事,是典型的喜伤心病例。
    3、思伤脾。中医认为:“思则气结”,大脑由于思虑过度,使神经系统功能失调,消化液分泌减少,出现食欲不振、讷呆食少、形容憔悴、气短、神疲力乏、郁闷不舒等。
    4、忧伤肺。忧是与肺有密切牵连的情志,人在极度忧伤时,可伤及肺,出现干咳、气短、咯血、音哑及呼吸频率改变。《红楼梦》中多愁善感、忧郁伤身的林黛玉,就是一个很好的证明。
    5、恐伤肾。惊恐可干扰神经系统,出现耳鸣、耳聋、头眩、阳痿,甚至可致人于死地。老百姓常说的“吓死人”就是这个道理。
    人生在世,喜怒哀乐等情志变化,贯穿在生活之中。遇事要镇定自如,冷静地对待目前的复杂事情。事情过后,不要把它长期放在心上,自寻苦恼。
    培养乐观的人生态度,提高心理上的抗逆能力,胸怀要宽阔,情绪宜乐观。要淡泊宁静,知足常乐,把人生忧喜、荣辱、劳苦、得失视为过眼烟云。万事只求安心,保持精神内守,人则长寿。

七   情
  “情”有不同的内涵,一般意义上讲“情”是指感情,如亲情、友情、爱情等,而人的七情则不是谈情感,而是谈情绪。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不同情绪,因为任何动物都是有情绪的,人作为高级动物更有其丰富的情绪。人的情绪外延是指人所共知的七情:喜、怒、忧、思、悲、恐、惊。
  (1)喜。这是人人都喜欢的情绪平时,每每见到那些笑容满面的老熟人,经常会开玩笑地说:“哟,老张有什么喜事啊?笑得这么灿烂。”可见,喜即是心情愉快的代名词。俗话说:“笑一笑,十年少;愁一愁,白了头”。每天都能有一个愉快的心情,那是十分重要的。“人逢喜事精神爽”,这很容易做到,如果能做到人遇不顺想的开,能让心情总是愉快的,那就很难了。
  (2)怒。这是人生气时的情绪。怒是每个人都会发生的生理反应,当遇到不介理的事情,或因某事未能随心愿,而出现的气愤不平、怒气勃发的现象。俗话说:“气大伤身”,“生气是拿别人的错误惩罚自己”。这些话都是很有道理的。遇事不怒说起来容易,做起来也应当不难。我的观点是要感谢那些惹自己生气的人,是他们让自己学会了坚强和快乐。
  (3)忧。这是人发愁时的情绪。现在许多年轻人经常把“郁闷”一词挂在嘴上,动不动就说:“真郁闷”,每次听到这一新名词,都觉得很不解,一天到晚有那么多值得郁闷的事情吗?实际上,现代人将郁闷一词的含义扩大化了,指一切不顺心的事。古人所讲的郁闷,实际上是忧的意思,是忧愁而沉郁。表现为忧心忡忡,愁眉不展,整日长吁短叹、垂头丧气。俗话说:“十事九不周”。要想发愁,每天都有一万个理由可以让自己发愁的,当然那是不可以的。因为发愁不解决任何问题,什么事也不可能通过发愁就有好结果的。我不发愁的根据是“想到最坏处,做到最好处”,无论做的结果怎样都一定比我事先想到的最坏处要好上千百倍,这样我没有任何愁事。
  (4)思。这是人想念他人或思考事情时的情绪。思,即是指思考,集中注意力想问题的意思。我们平时常说的“若有所思”,其中的思就是这个意思。孔子曰:“三思而后行”。多动脑、多思考是应当提倡的,但是单相思或想入非非等,则是不取去的。
  (5)悲。这是人遇到悲伤事情时的痛苦情绪。悲是由哀伤、痛苦而产生的一种情态。表现为面色惨淡、神气不足、偶有所触及即泪如雨下,悲痛欲绝。俗话说:“男儿有泪不轻弹”。当亲人故去时,心情一定是悲哀的,但是要想到人总有一死,如果活着受罪真的不如早点离去。因此有人说,死是死人的幸福,是活着的人的痛苦。
  (6)恐。这是人遇到恐惧事情时的情绪。恐从字面意思上看就是害怕的意思,常指因精神极度紧张而造成的胆怯。表现为面露害怕神情,做事畏首畏尾。俗话说:“树叶掉下来怕砸了脑袋”,那样的恐惧是不该有的,但是坚持“安全第一”就是时刻谨慎小心,惟恐各类事故的发生,这样的恐惧情绪是应当室时有的。在出门时对交通事故要恐惧;在交友时对出轨事故要恐惧;在交往时对贪污受贿要恐惧,等等,还是多些恐惧的心理好。
  (7)惊。这是人害怕时的情绪。所谓的惊,常指因某些突发事件而导致的精神上的突然紧张,例如,突然遇险恶,骤然而临危险,目击异物,听到巨响等。俗话说:“不做亏心事,不怕鬼叫门”。大丈夫应当做到遇事不乱、遇事不惊。
六   欲
  六欲则是泛指人的生理需求或欲望,概括来说有见欲、听欲、香欲、味欲、触欲和意欲六种。在大多数人看来情与欲似乎是无法分清界限的,也就是说,情与欲是不能分开的,没有情哪来的欲?没有欲又哪来的情?没有情,没有欲,所谓六根清净,四大皆空,不食人间烟火,没有儿女情长,没有悲欢离合,这样的人不是尼姑、和尚,就是神仙、鬼怪了。
  虽然七情六欲不分家又是人人皆有的本性,也日常生活中最基本的调味剂。但其表现形式不尽相同。就拿见欲来说吧,也可以理解为求知欲,有的人求知欲极为强烈,恨不得将天下所有的知识全部装进大脑,只要有时间,就投入到书的海洋里;而有的人,就算逼着他去学习新知识,都懒得翻动书本,甚至看到字就头疼,这就是对求知欲(见欲)的两种不同表现形式。
    每个人都有自己生存和生活欲望,这是人之常情。那么人都有哪些欲望,大家会各持己见。我归纳一下,人之六欲是:食欲、色欲、求知欲、活动欲、领袖欲、占有欲。
  (1)食欲,也叫求生欲,即努力活着的欲望。在地震和矿难中被困在地下的人,他们最渴望的是活下去,他们最需要就是饮食,因此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最主要的是老百姓吃的卫生、吃的可口,而人们最关心的物价上涨问题都是针对食品的价格上涨而言。满足人们的饮食需要直接关系到温饱、健康、平安、安全、长寿和社会稳定等。
  (2)色欲,也叫情欲。孔子曰:“食、色人之性也”,就是告诉人们食欲和色欲是人的最基本的生理欲望。佛教所说的六欲说的正是人对异性天生的六种欲望,即色欲、形貌欲、威仪姿态欲、言语音声欲、细滑欲、人相欲等。
  (3)求知欲,即想要了解知晓一切事物的猎奇心理。人对外部世界都有想了解、知晓、明白、探索、研究、发展、开创等欲望。因此勤奋学习应当是人本身的欲望所致,家长应想方设法调动孩子的学习欲望,而不该是父母强加给孩子的学习压力,那样做是一定没有好结果的。
  (4)活动欲,是说人的表达欲。活动主要是指言谈、劳动和运动等,人从一生下来就有活动的欲望,最开始的哭声就是告诉世人,我已经来到这个世界了。人都有把自己的见闻、想法、感受等告知别人,并获得他人认同的欲望;都有四肢活动并进行各种劳动的欲望,都有参加体育运动的欲望,就是不爱劳动、不许运动的人恐怕也爱打麻将,总之活动欲是人人都有的。
  (5)领袖欲,也叫表现欲,即在人群中争强好胜,显示自己的独特性、权威性,并获得他人尊重和服从的欲望,这是可以理解的。
  (6)占有欲,是众所周知的。谁都想得到更多的钱财,这样才可以买到高级别墅、高档轿车、高贵服饰等,使自己的生活更舒适,这也正是贪污受贿的原始动力。人的职位越高、权力缺大,占有欲就越强烈。如何遏制腐败的滋生蔓延就应当从减少领导干部的占有欲上下工夫,制定出相应的措施,定期通过纪委、银行等相关部门把各级领导干部的收入及家产公布于众,形成“伸手必被捉”的局面,否则是不会有好效果的。

 

2016-11-10 19:39:04

原始网页: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0bfac9d0102wvy1.html

Report abuse

评论

您的评论
Question   Razz  Sad   Evil  Exclaim  Smile  Redface  Biggrin  Surprised  Eek   Confused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eyes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 Green

今日头条
最新故事

Register

Newsletter

Email this story
Share This Story:
Print this story
Email this story
Digg
Reddit
StumbleUpon
Share on Tumblr
GET ALERTS:

If you really want to ban this commenter, please write down the reason:

If you really want to disable all recommended stories, click on OK button. After that, you will be redirect to your options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