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ofile image
浏览次数

现在:
最近一小时:
最近24小时:
浏览总量:
生命在于静养!
Thursday, March 26, 2015 1:27
% of readers think this story is Fact. Add your two cents.
0




生命在于静养

“生命在于运动”害了多少人?


    因为心率和寿命成反比,运动导致心率加快,新陈代谢就加快,细胞的分裂和老化也必然加快。
比如:木讷的大象,心率每分钟
40次,寿命 80年;陆上速度第一的猎豹,寿命却只有20年;乌龟的心率10次,寿命百年以上;而迅捷的老鼠,每分钟的心率
900次,寿命却只有2年。

    许多运动狂不爽了,说运动员在平时的心率,不是比普通人慢么?这是一种误读,不管他们跑得多快、窜得多高、肌肉多大、拳头多硬,有几个是长寿的?生命都被运动给提前透支光了。青壮年时代越显得比普通人威猛,到了中晚年越比普通人衰败得快。

    归根结底,人的一辈子,心跳次数是有限度的,达到了一定次数的心跳,生命也就到头了。所以记住——生命在于静养

    静养不排斥适当的锻炼,比如太极、瑜伽等,快走也可以,但千万别奔、别跑、别跳,也别被自己练出来的一块块“发达的肌肉”给迷惑,那其实是提前挥霍了的一年年的寿命。

    每天清晨,在各个公园都可以看到,有着为数较多的人群,正在做各种运动健生。尤以老人为最!其实,早晨的空气质量指数,是一天当中最差的。是不太适合体育运动及锻炼身体的(下午或黄昏较好)。比如:二氧化碳含量就是最高的时候。那为何会有那么多人去锻炼呢?缘于“生命在于运动”的口号,误导了大众。

    “生命在于运动”,若从这句话的语境,其本身而言,也是不对的。至少这句话太武断,太偏激了!“生命在于运动”表明,如果不运动,就没有生命,也就是会短命。

    果真如此吗?是否人人都要运动?是否人人都适合运动?从辨证的角度看,很显然,是要因人而异、区别对待的。有些人,是不适合运动的。比如:体质虚弱者,就不适合运动。因为人的元气是有限的,对于体质虚弱者,若参与运动,必将耗损更多的元气,使身体虚上加虚,雪上加霜,得不偿失!这种体质虚弱者,其实只需要静养就够了。再比如:肝病、肾病患者,若参与运动,必将加重病情,使之恶化。这类病人也只适合静养的。

    正如曹操所言:“盈缩之期,不独在天。养怡之福,可以永年”!这个“养怡”两字,“养”就是指养生,包括饮食起居、生活习惯;“怡”就是指开心,精神心理状态。

    作为体育运动,它只能够加强身体肌肉、骨胳、关节等方面的强壮(对胖子好些)。一个人,会不会生病,会生什么病?是由身体内因决定的。好比,同样的天气,有人感冒,有人健康。气候这外因是相同的,但由于每个人的体质、免疫功能等内因不同,而出现明显的不同结局。一个人的长寿与否,是先天基因和后天调养来决定,并不是运动可以决定的。

    西方国家的医学专家作过统计,人类社会的疾病,70%与情绪有关。这个情绪就是内因。也就是我国中医讲到的“七情致病”(喜、怒、忧、思、惊、恐、悲)。也有人说,通过体育运动,能够缓解紧张、焦虑的情绪。不知大家想过没有?紧张、焦虑等七情,犹如幽灵附身一般,在
365天,每天 24小时,随时随刻,都可能即时而发,难道你能坚持
365天,24小时不间断锻炼吗?
或你在上班,商场购物时,突然出现了紧张、焦虑等情绪,你也能马上跑去锻炼?消除这不良情绪吗?何况这作用究竟有多大,也不得而知。作为自主神经所支配的七情,是不受意识所控制的,何况运动乎?

    民间有句俗话:“饭后百步走,活到九十九”,其实这说法也不对。因为在饭后,人体的自我调节功能作用下,把全身大部分的血液,都调到胃部帮助消化了。人体其它器官都是处于低度的缺血状态。若饭后百步走,因大脑供血不足,出现头昏、眼花、四肢疲软,容易发生意外事故。再则,也会加重器官的缺血状态,于健康反而不利。

    众所周知,全世界的体育运动员,平均寿命才
55岁,属短命。全世界的武术家,也罕有长寿的。练太极拳除外,因太极拳属气功中的动功,讲究“三调”。即:调身、调意、调息,这是动静结合。

    同为哺乳动物的老虎、狮子,被称为“百兽之王”,勇猛无比,但都短寿。而乌龟与蛇,少动的,却又长寿。

    作为长寿的职业人群,常见的有:画家、书法家、学者、普通的农民等,他们都是相对好静的、安逸的或动静结合的。

    美国有位著名作家杰克伦敦,被称为“无产阶级文学之父”。他说,一个人为了长寿,而耗费太多时间锻炼,是不对的。

    美国前总统罗斯福,他手下有三个副总统,其中一个副总统叫伽俐。好酒、好烟、好肥肉(曾说吃肉要吃透明的肉)、不运动,典型的大胖子(超胖)。保健医生一直劝他要戒烟酒、科学饮食,多运动,但他就是不听。结果,保健医生都死了,他还活着,活了
105岁,属长寿。

    台湾作家李敖说:他妈妈就是反科学的,整天躺在沙发上看电视,从早到晚喝可乐、咖啡、沙糖包子,爱吃高碳酸食物,活了
90多岁。其爸爸,对生活很讲究,才活 50多岁。

    我们现在无论官方还是民间,普遍认为,抽烟会得肺癌,于是强调要戒烟。殊不知,现在的癌症是国际医学难题,至今未都能找出,癌症的病因是什么?子宫除外,子宫癌被世界医学专家公认,是人类乳头瘤病毒感染(HPV)。若谁找出了癌症病因,那他就可获得医学诺贝尔奖了,是造福人类的大救星了。所以只能说抽烟,对某些人的身体是有害健康的。

    比如:在农村长寿的(80岁以上的),个个都是抽烟。毛泽东抽烟,83岁;邓小平抽烟,
90多岁;宋美龄抽烟,100多岁;前北大校长马寅初抽烟,105岁。

    由此可见,世间的谬论太多了。运动也好,抽烟也罢,都是利弊共存的。关键是每个人要了解自己的身体特征,适合干什么?不适合干什么?每人的身体都是独立个体,存在个体差异,包括兄弟姐妹亦如此。不能一味的强调,干什么对身体好,吃什么对身体好。对别人好的,未必就是对你好的,反之亦然!

    俗话说:“人参吃死无罪,黄连治病无功”。人参是补药,补阳,大补元气。对阳虚、气虚者来说,就是补药!但对阴虚体质的人,就是毒药!

    现在的国人大多盲从,缺乏独立思考的习惯;人云亦云、随波逐流。最终自己害自己,而不知所以然!(来源 百度贴吧)

   
链接:美科学家称三分之二癌症患者或因“运气不好”

   
许多人被确诊癌症后都不禁要问:为什么是我?美国科学家1日说,多达三分之二的癌症患者可能要怪“运气不好”,他们的健康干细胞在分裂时发生了不好的随机突变,另外三分之一才可归因于遗传基因和环境因素。这一发现将有助于研究人员为不同类型癌症设计更有效的预防策略。

   
美国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研究人员在最新一期《科学》杂志上报告说,癌症发生是由于组织干细胞在分裂中复制其DNA(脱氧核糖核酸)时出现随机错误,或者说突变,突变累积越多,细胞发生癌变的风险越大。为了解干细胞分裂时的突变、环境因素和遗传基因对癌症影响的大小,他们分析了31种人类组织中有关干细胞分裂的已发表数据,并与这些组织的癌症发生率进行比较。

   
究表明,人类组织内正常干细胞的分裂数与该组织癌症发生率之间的相关性达0.804,即高度相关。根据研究人员新开发的一个统计模型,组织的癌症发生率是这一相关性的平方,以百分比的形式表达就是65%。

   
研究人员举例说,人类结肠组织的干细胞分裂次数比小肠组织多4倍。同样,人类结肠癌也比小肠癌要常见得多。而小鼠则相反,结肠干细胞分裂次数比小肠组织低。相应地,小鼠结肠癌症发生率低于小肠癌症发生率。

   
进一步分析表明,上述31种组织中有22种癌症大体上可用干细胞分裂时的“坏运气”解释,包括胰腺癌、骨癌、卵巢癌和脑癌等,另外9种癌症发生率则高于按“运气不好”所做的预测。研究人员说,这9种癌症可能还要计入环境或遗传因素,比如肺癌要考虑吸烟因素,皮肤癌要考虑日晒因素。

   
研究人员表示,改变生活方式和习惯对预防特定癌症有巨大帮助,但在预防其他一些癌症方面可能没有这么有效,因此“我们应该把更多资源投入到在可治疗的早期阶段诊断癌症方面”。

   
研究人员强调,这项研究没有包括女性中最常见的癌症乳腺癌,也没有包括男性常见癌症前列腺癌,这是因为他们无法获得这些癌症干细胞分裂次数的可靠数据。综合

   
细胞分裂会“犯错”

   
细胞的突变取决于三个因素:环境、遗传和坏运气

   
有些突变是环境所致,比如吸烟或者接触了别的致癌物。有些突变是你从父母遗传来的,或者遗传了别的容易引发新突变的因素。但还有些突变单纯就是“运气不好”——细胞分裂、DNA复制的时候总会无可避免地偶尔犯点儿错误,复制得多,错得就多。

   
环境导致的突变可以通过躲开致癌物而减少,遗传的突变可以发现并进行针对性治疗,只有自身细胞分裂引发的那些突变,我们无计可施。在这个意义上,这些不能预防也不能施加影响的突变,是“坏运气”。(来源:中国科技传媒网2014-01-05)

     

2015-03-26 01:26:05

原始网页: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0bfac9d0102vn7v.html

Report abuse

评论

您的评论
Question   Razz  Sad   Evil  Exclaim  Smile  Redface  Biggrin  Surprised  Eek   Confused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eyes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 Green

今日头条
最新故事

Register

Newsletter

Email this story
Share This Story:
Print this story
Email this story
Digg
Reddit
StumbleUpon
Share on Tumblr
GET ALERTS:

If you really want to ban this commenter, please write down the reason:

If you really want to disable all recommended stories, click on OK button. After that, you will be redirect to your options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