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ofile image
浏览次数

现在:
最近一小时:
最近24小时:
浏览总量:
澎湖二崁,感受乡村小清新
Wednesday, November 11, 2015 20:42
% of readers think this story is Fact. Add your two cents.
0



   图。文 落榜进士

  一直很喜欢看台湾清新的影视剧,看的时候让人感觉很轻松,不压抑,剧中的场景往往特别美,看过以后让人念念不忘,或许这些影视剧最美的不是留住时光,而是留住了人们对这些场景的记忆。如今我们大多数人都生活在繁忙的都市中,紧张的生活往往让人忘却了生活的初衷,但还有一些人在注重着简单生活的价值。

  澎湖二崁古厝文化村就是这样一个具有小清新味道的地方,这里位于澎湖西屿乡,迄今已经有上百年的历史了,如今这里已经是澎湖历史建筑十景之一,也是台湾历史建筑百景之一。村中至今还保存着早期的特色古厝,村中的祖先来自金门,宗亲也以陈氏为主,所以这里基本也都是陈氏家族的成员。

   午后的村中游客不是很多,这里也并不是很商业化,最多的也就是一些茶馆和文化馆,整个村落并不大,却有很多大大小小的巷子,交叉纵横的小巷也成为了这里的文化美学之一。村中很适合随意的闲逛,当人们走进蜿蜒的巷落,走进这古老的建筑,也就走进了这里沧桑的历史中。在巷落中,转个弯就能看到一座古老的建筑,而下一个路口迎面而来的或许就是一处破旧的废屋子,一些老房子已经改造成为了新的人文空间和艺术场地,这些隐藏在巷落中的小空间也在等待着你来慢慢的发现,

  二崁古厝聚落民风淳朴,有着独特的乡土民情,也许再完整的旅游指南或者攻略都无法诠释这种乡村的味道,只有到过才能深深的体会,二崁古厝,遇见你,让我且行且珍惜…

 村落中的游览指示牌。

 如今村中居住的老人居多,从他们的话语之间也能感受到浓郁的闽南风情。

 二崁古厝中的村民不像一般澎湖人讨海为生,这里主要已经商为主,布行、药材行为主,在台湾高雄有些陈姓药材商,很多都来自澎湖二崁。

 村落里晾晒的药材,远远的就可以闻到。


 这是当地一家非常有特色的杏仁茶馆,二崁杏仁茶已经成为了这里的文创产业之一。

  很多游客来这里都会买一些杏仁茶带回去,在这家茶馆摆放了很多精致的茶具,坐在这里品着茶聊着天,听一曲怀旧的CD,似乎是在聆听着二崁村落早年的风华岁月。


 台湾老歌,这悠扬的旋律让人一听就好像回到了乡村,找到了故乡。

 在村中也看到了很多情侣。 

 很多墙上都挂着这样的褒歌詩句,二崁褒歌兼具有文学性与地方性,如果你愿意的话,不妨跟着吟唱,意境与内容都很有味道。

  在一些想游人开放的村民的家的墙上特意留了一块以前的古墙,家里的装饰也摆放了很多以前古人生活的文物、器具等等,让游客参观后也能更好的了解当地人的生活。

  寂静的宅院有着村民的浓情,这里也是追古思情的好地方。

 村中的房屋普遍都不高,大部分宅舍还遵守传统禁忌,盖房高度不得超过村内唯一的庙宇“二兴宫”。


 外国人对这里的文化也很感兴趣。

 很多游客都在这些涂鸦旁合影留念。

  二崁是单姓聚落,排外性很高,女性只能嫁出去或招赘,维持宗族的完整性,即使被招赘,子孙也要改姓陈。

  墙上挂着村落中的传统工具,村中至今还保留着以前的生活文化和民俗风情,我相信这些古老的习俗会一直传承下去。

 在稍微偏僻的角落,还有牛棚、猪圈和茅房。

  这里的一些建筑所用的建材都是咕咾石(珊瑚残骸),据当地人说:“以前在澎湖最有钱的人用砖瓦盖房子、第二等有钱的人用石头,最穷的人才用咕咾石,咕咾石的优点是透风性好,因此不容易聚集湿气”。

 这里在1993年开始了整修的工程,一直持续到现在,相信在以后,会有更多的地方可以参观开放也会吸引更多的游客到来。

  在二崁古厝一幢幢老建筑中,有不少有趣的“小博物馆”,如传统生活博物馆、汉药馆、童玩館、褒歌馆等。

  以前一些村民以当地珊瑚礁石与玄武岩為墙身,并以彩绘瓷砖、交趾陶、泥塑等装饰,平房、门窗屋檐,古色古香,建筑用珊瑚礁石挡风性强、透气性好,越久越牢固,建筑因澎湖季风影响,开窗都很小。

  在村中的6号是陈家古厝,这里是整个村落中最具代表性的建筑,建于1910年,当时是金门商人陈延益在这里定居,他建造房子的时候就是用咾咕石和玄武岩作为墙身,之后由陈氏兄弟在台南经营中药材致富后返乡扩建,建成了五落平房大厝,也是传统的闽南式样,迄今,厝内格局仍保留完整,有炊具、寝具和农具等,如今,房间还住着陈家的后代,大厅内仍保留书画和雕刻,祖先祭坛和照片也完整地保留下来。这“三落大厝”的豪华格局,也是澎湖绝无仅有的一间古厝,目前已列为县级古迹。可惜当天家中没人,没能进去参观。

  可以说有了陈宅才逐渐发展出了二崁聚落。陈延益先生从金门渡海来到澎湖,由现今的大池村登陆后,在竹湾南侧的龟山山脚下从事农渔业生活。成家立业后,家族成员逐渐增加,才决定迁移到竹湾附近的二崁定居。清朝道光年间逐渐发展成为一个聚落,甲午战争之后,传统生计活动已不敷生活支用,许多青年只好离乡背井,到台湾工作,村落逐渐没落…

 在村中的后山上,可以看到整个村落。

  这是不是很像台剧中的场景呢,很多摄制组都会来这里取景。

交通方式:

公车:由马公市公车总站乘坐公交车,在二崁站下车即可达到。

开车:由马公市区循3号线道北行,经跨海大桥、合界村、竹湾村直行可抵二崁村。

个人简介:落榜进士:中国摄影师协会会员、旅游杂志撰稿人、新浪旅游自媒体联盟达人、搜狐旅游金牌自媒体达人、百度旅游达人、去哪网聪明旅行家、艺龙旅游体验师、乐途旅游达人、途牛旅游达人、酒店体验师。

新浪微博: @落榜进士 

微信:wudan365  

公众微信旅游圣经:lvxing36524(欢迎关注)

 

2015-11-11 20:39:12

原始网页: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a793a200102w6i2.html

Report abuse

评论

您的评论
Question   Razz  Sad   Evil  Exclaim  Smile  Redface  Biggrin  Surprised  Eek   Confused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eyes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 Green

今日头条
最新故事

Register

Newsletter

Email this story
Share This Story:
Print this story
Email this story
Digg
Reddit
StumbleUpon
Share on Tumblr
GET ALERTS:

If you really want to ban this commenter, please write down the reason:

If you really want to disable all recommended stories, click on OK button. After that, you will be redirect to your options page.